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所理解中国古代教育——真正教育.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林耕夫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志愿者,素食主义与环保志愿者,伏羲教育行者,未来耕心园华林文昌家塾学堂(义学)的创办者、义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古中医养生保健、原始点医学疗法及太极拳、八段锦、莲花生动功的爱好者。?加博友?关注他?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真正的教育?????????????????????????????????? ——徐健顺?徐健顺,满族,1969年出生于青岛。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调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1991年入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师从裴斐先生治唐宋文学。2003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李岩教授治朝鲜文学。2006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师从赵敏俐教授治中国古代诗歌。其主攻方向为音乐文学、比较文学、朝鲜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讲授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史、通俗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诗文吟诵等课程,并长期在中央民族大学和首师大每周举办“徐张国学讲座”,邀请杰出国学学者主讲。著作有《名家状元八股文》、《命名——中国姓名文化的奥妙》、《声音的意义》、《徐健顺吟诵文集》、《吟诵教程》、《我爱吟诵》(合著)等。论文数十篇,发表于《东疆学刊》、《延边大学学报》、《文学前沿》等刊物。录有《徐健顺吟诵专辑》、《学唱传统吟诵》、《吟诵之美讲座》、《吟诵理论与方法》等吟诵录音与录像。?正文:?今日蒙周坚老师拨冗为余导游柏林,如数家珍,尤至派加蒙博物馆,耳闻纵横辟阖之希腊两河文明,目接宏伟曼妙之建筑雕塑陶器,直如身在远古天国,迷恋不忍,而周老师则感国内博物馆教育之羸弱,民族文化启蒙之缺失,叹息良久。于是共论中国人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中国历史,更不知其不知,而妄自菲薄,常令西人亦为之瞠目。我一辈人上不能引民族未来之路,下不能安传统断绝之状,唯可做一有为者,似考古学家,发掘真相,洗清污垢,复原神采,以奉后人。联想近日讲学,同道多询古代私塾事,因思撰文略述中国古代教育。然而今日受教于周老师之大心得,尚不为古代史,而为做人之谦恭、不坚硬。唯知我之可能错,而有聆人之可能,而为己留一生路。余自推广吟诵以来,姿态多锐进,做事多坚决,此为狂狷,非君子者。赵师多诲,余尚未能。五四之失,其因亦在急切。周老师长余一岁,而谓渐知天命。师友亦多有劝余慢行者。此余心慕之事也。然余读书之少,为学之利,此非能立变者。唯日三省,多反思之。今日为文,亦为急文,各位师友不可做定论看。余不敢论今日教育何去何从,唯谈古代教育;亦不敢论古代教育,而云我所理解的古代教育。此意非定如此,而仅为余翻检旧书、拜访耆老而个人构拟者。故盼诸君指点不足、纠正偏颇,或补充见识、发表新论,共同接近传统真相,则幸甚至哉!??? 又,此为漫谈,不引文献考证。拜访近千耆老、翻检上万文献所得之详情,请待朱立侠君大作。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一现在我们的教育场所,叫做school,教育形式,叫做education,老师叫做teacher,学生叫做student。老师不是古代的“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老师不传道。学生不是古代的“生”。生者,所以学道修身安民也。现在的学生就为找份好工作【耕夫注,下同:如今大部分学生因没有接受到圣贤之德教,而缺失道德,故虽能读个大学,但许多孩子毕业即失业;也许考试能拿高分,但也未必能找到好职业】。所以school也不是学校,学校不是老师站着学生坐着,而是大家都坐着,也不是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学生,而是一对一的教学。当然education也不是教育。翻译误事,已逾百年。英语的所有词汇,都不能够完全对应汉语的,心不是heart,父亲也不是father。我们的文化复兴,好像要从重编字典开始。一百年前,我们强调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性,——这当然是对的。可是,一百年后,我们似乎应该关注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了。这才全而不偏,不是吗???? 一百年前,中国的教育不是这样的。从一百年前上溯到三千年前,中国的教育从来不是这样的。我们古代的人才,都是私塾官学系统教育出来的。如今,最后一代读过私塾的老先生,还有一些尚在人间。我和我的团队,这些年来到处拜访这样的老先生,询问当年的教育情况,采录当年的读书方法。昨天有人问起,那些老先生都是怎样的人?我郑重回答:不是现实中的人。和他们面对面坐,恍若隔世。他们吟诵的时候,会哭。他们和你一见如故,亲如家人。他们不顾年迈体衰,总是倾囊而授,或又拄杖带我们寻访他人,从未提报酬、版权,也从不怀疑我们是骗子,也从不担忧我们是文盲。他们都会随口作诗,儒经道藏,更是信手拈来。吃饭的时候,能为你解说每一道菜的来龙去脉。走路的时候,能为你指点每一处地方的历史变迁。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术药材、拳理兵法,都通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