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历史上的小冰期气候.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小冰期气候——影响历史的决定因素 陈钰萍 林雅真 一、前言 中国历史上有经历了四个冰期,其中包括有六个小冰河期。这六个冰河期的出现对中国历史上政治的变动有相当的影响。一般对历史上政治,社会的变动都以人文的角度去探讨,事实上,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动常常会造成人文环境变化。本文即要探讨这六个小冰河其对中国历史政治的影响。 二、绪论 中国历史上共历经了六个小冰期,在气候,物产,政治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六个冰期分别是: 1.第一个冷期自周穆王二年(公元前1000年)至东周平王东迁时(公元前77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小冰河期。 2.第二个冷期自西汉成帝建使四年(公元前29年)起,经东汉,三国,晋,南北朝至随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1000年),是第二个小冰河期。 3.第三个冷期自北宋初叶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小冰河期。 4.第四个冷期自明太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清德宗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在长达五百馀年之中包括有三个小冰河期: (1)自明代中叶之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是第四个小冰河期。 (2)自明代末叶后半期之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至清代前叶之圣祖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为中国史上第五个小冰河期。 (3)自清代末叶之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至清德宗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是第六个小冰河期。 三、第一个冰河期 周代中期以后有短暂的冰期入侵中国,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小冰河期,周代中叶以后有一个延时约330年的小冰河期,可由竹书纪年所记载当时长江和汉水曾结冰的事实来证实。竹书纪年卷有云:“周孝王七年(公元前903年)冬大雨雹,江汉冰,牛马冻死。”又云:“周孝王十三年(公元前897年)冬,大雨雹,江汉冰,牛马冻死。”如果从今日来看,长江和汉水冬天并不会结冰,只有在气候非常寒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可见周代中叶已后的后半期正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小冰河期,又根据科学家对长江和汉水结冰的纪录和花粉化石的研究,推算当年的气温可能比今天来的低摄氏0.5~1.0度。又根据物候及气候的证据,竹书纪年:“幽王九年(公元773年)秋九月,桃杏实。”现代中原桃杏结实的季节是在夏季,而周幽王时竟迟至秋季九月(约已经是国历的十月了),可见周幽王时气候较严寒。直至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以后,气候才逐渐转暖,进入暖期。而当时的气候纪录可从竹书纪年上证实:“周幽王四年(公元778年),六月陨霜”;隋巢子:“厉,宣之世,天旱地坼”;通鉴外纪曰:“二相立宣王,大旱”。气候的严寒导致戎狄时时入侵,周室被迫东迁,也是造成纷乱春秋局面的原因之一,周代的寒冷气候实乃改变西周历史的重要因素。自周厉王二十一年开始,经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凡一百馀年,皆连年旱灾,庶民趁机叛乱,泽笢南徙,戎狄内侵,终导致西周亡。 四、第二个小冰河期 西汉末叶至隋初,气候转寒旱,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小冰河期。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以后,中原的气候逐渐变成寒冷干旱,进入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小冰河期,在此六百馀年的小冰河期中,寒冷干旱的气候曾导致西汉和王莽的覆亡,东汉皇室的倾覆,五胡乱华和中华民族的向南大迁徙等等,可见历史因这个长期的干冷气后改变不少,因为延时过长,将分为四个阶段来说明。 1、西汉末叶至东汉(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到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前29年至公元219年),气候较寒而干旱,这两百五十年间,史书上只有大寒大雪及大旱的纪录,没有冬无雪,冬暖无冰的记载,可见当时气候寒旱之甚。根据当时气候纪录及花粉研究,西汉末叶以后冬大寒大雪及夏雪夏寒的纪录有: 汉成帝建使四年(公元前29年)夏四月雨雪,秋桃李实。 汉成帝阳朔四年(公元前21年)夏四月雪,燕雀死。 东汉章帝建初年间(公元7683年)夏寒。 东汉顺帝阳熙二年(公元133年)春寒。 东汉桓帝延熙七年(公元164年)冬,大寒,杀鸟兽,害鱼鳖。 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冬大寒,北海东莱,琅琊井中冰厚尺馀。 东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夏六月,寒风如冬时。 可见自西汉末叶以后,气候的确非常寒冷,科学家推算年平均约比今低摄氏0.5~1.0度,当时也有大旱的纪录,汉书:“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18年)夏大旱。”由於西汉末叶时,长年旱灾,所以汉平帝时天下纷争,人民开始南徙,使王莽得以篡汉自立,然而王莽时天下亦旱霜连年,故新朝只算是昙花一现,例如汉书有云:“连年久旱,百姓饥穷,故为盗贼。””王莽时,流民入关者数十万,饿死者十之八九。”东汉以后干旱情形更严重,民生亦窘,招致天下各州郡流民相继蜂起,自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以后百年间,叛乱不断,东汉末叶,黄巾贼又起,才会导致东汉社稷灭亡。图书集成庶徵典有载:“汉成帝建始四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