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皮肤结构和功能 (The Skin: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皮肤被覆于人体体表,直接与外界接触,具有重要的功能,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极其重要,同时皮肤又是审美的重要器官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总重量为人体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2.0M2,婴儿0.21M2,不包括皮下脂肪层,皮肤厚度约为0.5~4mm,但不同的部位和个体存在差异,腔口部位形成皮肤黏膜的移行区,是一些疾病的好发部位。 皮肤表面有特殊的沟嵴,皮沟(Skin grooves)、皮嵴(skin ridges)构成皮纹,皮嵴部位常见许多凹陷的小孔,为汗腺导管开口的部位。皮沟是由于皮肤组织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引起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许多三角形、菱形或多角形的皮野。掌趾腹侧皮纹构成指趾纹 根据皮肤的结构特点,又分为有毛的薄皮肤(hairy thin skin)和无毛的厚皮肤(hairless thick skin). 皮肤组织学结构 上皮部分:由外胚叶分化而来,表皮 结缔组织部分: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 表皮(epidermis) 皮肤最外层直接与外界接触,具有重要的功能。 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和树枝状细胞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主要的细胞成分,约占80%以上,分化过程产生角蛋白,维持表皮的新陈代谢;同时又是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角质形成细胞在分化过程中, IL-1和上皮细胞源性的胸腺细胞活化因(ETAF)。由于其细胞形态的不同,由深至浅分为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表皮(epidermis) 基底细胞层(stratum basele):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组成,胞浆内含有黑色素颗粒。具有分裂新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功能,可吸收长波紫外线。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地逐渐向上推移,由功能基地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并脱落又需14天,共28天。称表皮通过时间 表皮 棘细胞层(stratum spinosum):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相邻细胞间形成桥粒 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1-3层扁平细胞组成,掌跖部位较厚。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部位 表皮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5~20层已死亡的细胞组成,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故容易脱落。具有重要的保护功能组成,在物理性损害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及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树枝状细胞:黑素细胞、Langerhans cell、Merkel cell 黑素细胞(menalocyte):占基地细胞总数的10%,位于基底层,是合成黑素的场所,吸收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及皮下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Langerhans cell:免疫活性细胞,分布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具有APC的功能,此外还可调控T lymphocyte 的proliferation和迁移并参与免疫调节、免疫监视、免疫耐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和接触性变态反应等 Merkel cell:可能有非神经细胞介导的感觉作用 细胞间及表真皮间的连接 桥粒(desmosome):是角质形成细胞间主要连接结构,桥粒受到破坏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间相互分离,出现表皮内水疱。 桥粒由两类蛋白组成:跨膜蛋白和桥粒斑蛋白构成 跨膜蛋白:桥粒芯糖蛋白(天疱疮患者的抗原)和桥粒芯胶蛋白构成 桥粒斑蛋白:位于细胞质内,主要成分是桥粒斑蛋白和桥粒斑珠蛋白 表真皮间的连接 The epidermal-dermal junction 半桥粒(hemidesmosome)表真皮间的主要连接结构,是基底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含有BPAG1、BPAG2、(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整合素等蛋白 基底膜带:位于表真皮之间,PAS染色为一条0.5~1.0μm紫红色均质带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ebrane zone) 电镜结构: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 胞膜层:为角质形成细胞基底细胞层的胞膜,半桥粒穿行其间,一方面胞膜内侧的半桥粒附着斑与胞浆内张力细丝相连,另一方面半桥粒有多种跨膜蛋白伸入或穿过透明层,发挥“铆钉”作用 基底膜带 透明层:主要是板层素及异构体,有锚丝穿过透明层到达致密层,起连接和固定作用 致密层:主要成分是Ⅳ型胶原,是稳定BMZ的重要结构 致密下层:与真皮无明显的界限,把致密层与下方的真皮连接起来。 基底膜带使表真皮紧密联系起来,一旦受损或结构异常可出现表真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此外,基底膜带还有渗透和屏障作用。 皮肤附属器(cutaneous appendage)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