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90年来风波不断的南京中山陵.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0年来风波不断的南京中山陵概要

90年来风波不断的南京中山陵中山陵九十年风波史1、1925-1929年,国民政府放弃“国葬”,选择“党葬”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遗嘱归葬南京紫金山。其时,“革命尚未成功”,孙逝世于对手势力范围,葬礼如何安排,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北洋段祺瑞临时执政府,主张给予孙“国葬”待遇。但孙生前是广州政府领袖,接受北京政府的“国葬”待遇,无异于自我否定。所以呢,1925年3-4月份的治丧活动,段政府虽然在礼仪上,给予了孙“国葬”待遇,但治丧活动完全由国民党人主导,宣传报道上几乎看不到“国葬”字样。“国葬”规格自然高于“党葬”。国民党人在1925年不愿接受北京政府的“国葬”待遇,可以理解。惟完成国家统一后,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夏,将孙的遗体自北京迎至南京正式安葬时,所选择的,却仍然是“党葬”,而非“国葬”——葬事筹备委员会明确指示,各类纪念品不准使用“国葬纪念”字样;中山陵碑文也书作“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而非“国民政府葬前临时大总统孙先生于此”。①显然,国民党人出于现实政治利益考量,希望能够借助“党葬”的形式,继承并垄断孙中山所遗留的政治遗产及其解释权。1929年6月,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2、陵园建设期间,有诸多可议之处,如征地拆迁导致不少民众“流离沟壑”自1925年4月勘察墓址,至1929年主体工程完工,中山陵的修筑历时四年之久。已远远超出了孙生前“向国民乞此一块土以安置躯壳”的本意。陵园的征地、修筑过程,也有诸多颇具争议之处。以征地为例。1927年之前,江、浙地区是北京政府的势力范围,征地搬迁工作进展缓慢;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葬事筹备处权力大增,征地搬迁工作进展神速。孝陵卫镇长王桂芳,曾如此多次向当局哭诉被迁百姓的悲惨遭遇:“总理陵园自开始建筑以还,征收民等土地岂止万千,皆惟命是从,令迁即迁,令让即让,倾家荡产者有之,流离沟壑者有之,甚至因之而毕命以殉者亦有之,其牺牲不可谓不大。兹已迁无可迁,让无可让,只余孝陵镇一席之地藉为栖身之所。而该会仍不体念苦衷,一纸布告,使千百颠连无告之民惊惶失措,如丧考妣,抢地呼天,哀告无门。此岂仁者为政所宜出,此更岂我向以天下为公之总理所能容哉?……我总理在天之灵,亦必大加叱责也。”陵管会总务处给王桂芳的回复是:“汝等须念总理提倡革命苦心,应抱绝对牺牲之宗旨,从速前来登记。”②3、南京沦陷后,汤卜生冒险驾机至南京,以鲜花“空中谒陵”拜祭孙中山汤卜生,湖北黄梅人尽管国民党努力强调“党葬”,但自中山陵落成之日起,祭陵活动就已经超出了党派范畴。1931年11月,清华大学历史教师吴其昌痛心于东北军之不抵抗,率家人赴南京请愿。得到蒋介石必会抗日的肯定答复后,于中山陵绝食哭诉八十四小时,发表《昭告总理文》,内称:如蒋介石、张学良实践诺言,“尚望先生在天,明神佑之”;如蒋、张二人食言卖国,“尚望先生在天,明神殛之!”。③1933年,段祺瑞秘密脱离日军势力范围,至南京拜谒中山陵,公开表达不与日军合作的立场。1935年,又有续范亭至中山陵剖腹明志,呼吁抗日。至于学生团体以谒陵为名向当局请愿,更是年年皆有的寻常之事。1937年12月7日,国民政府撤离南京前夕,蒋介石率众人至中山陵,在孙中山塑像前“默哀良久,……参与谒陵者,无不黯然失神,还隐闻啜泣之声”。此后,国民政府开始以“遥祭”中山陵的形式,来表达坚持抗战的国家立场。1938年“五七国耻日”,中国空军飞行员汤卜生,冒险架机飞抵沦陷后的南京中山陵上空,绕牌坊、祭坛、灵堂三圈后,抛下一束鲜花,完成“空中谒陵”仪式。④此举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抗日信心。三个月后,汤卜生在衡阳空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49年后,某些“文史资料”撰写者竟诬蔑汤卜生空中谒陵,乃是在向日军传递卖国情报)。⑤4、1940年,国民政府改变宣传口径,“党葬”终于向“国葬”低头鉴于作为民族象征的中山陵,远远压过了作为党派象征的中山陵,1939年11月,国民政府终于开始考虑在宣传上,将孙中山由“本党总理”升格为“中华民国国父”。1940年4月,官方正式发文,要求在各种正式场合、各种文书出版品种,“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⑥“党葬”终于向“国葬”低头。此一时期,南京的汪伪政权,也把孙中山称作“国父”。只是汪伪在政治上与孙中山背道而驰,只能靠频繁的谒陵、空洞而繁琐至极的仪式,作为填补,来强调这层“继承关系”的存在。5、内战时期,据说宋庆龄曾当着蒋介石的面,谒陵大呼孙中山“你真死了哇!”抗战胜利后,中山陵变成了控诉当局的重要舞台。失业将官们生活困顿,选择齐聚南京哭陵;地方士绅在选举中遭遇不公正待遇,选择去南京哭陵……据说,1948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23周年,蒋介石率众前往拜谒,宋庆龄也曾突然对着孙中山遗像大哭:“你真死了哇?你死断了气哇?现在的国家让一些狐群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