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选官监察和谏议制度解读
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 第一,严格了考试程序,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第二,简化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第三,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誊录制。第四,扩大录取名额。例如宋太宗在位的二十多年间科举取士近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 科举考试制度比唐代严格。从宋太祖后期起,举人经礼部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实行糊名、誊录制度,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别派考官,实行锁院以减少作弊。 明清考试内容与形式 明代开始将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八股文规定成专为应试的文体,它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之中。读书人为猎取功名,埋头于四书、五经,写空洞的八股文,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概不留心。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科举制从此日益僵化。 明代国子监牌坊 明代科举考试试卷 八股文程式 破题 承题 起讲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大结 正 正 正 正 反 反 反 反 股者,对偶也。每股中均须一正一反,或一实一虚,或一深一浅排偶论述。 所有内容必须本 《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可以己见发挥。只有最后大结时可用己见,但只可言前朝,且只能三四句。 入手 科举制的产生发展过程 隋文帝: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创科举制) 贞观年间: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武则天:创武举、殿试 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宋朝:分乡试、省试(会试)、殿试三级 明清:八股取士 会试的朱卷 材料1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鱼贯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 材料2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①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⑴积极: ⑵消极: 评价科举制 3.拓展提升 1、简述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①选拔标准: ②选拔形式: ③选拔趋势: 助学助记 2、古代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用“图示法”掌握选官制度的演变及标准 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与目的 [深度思考]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1、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2、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3、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5、历代重视选官,“赛马”替代“相马” (三)对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几点认识 1、相同的历史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封建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2、科举制西传欧美并影响世界,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3、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则国兴,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国衰。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 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2、区别概念: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 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 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二、监察与谏议 监察谏议制度——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减少政策的失误,提高行政的效率和质量。 职能 朝代 部门名称 监察 秦 汉 宋 谏议 隋唐 宋 监察顶峰 谏议机构取消 明清 中央 “科道” 地方 3、发展演变(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御史大夫 御史府(御史大夫、刺史) 谏院 通判 门下省 都察院、监察御史 六科给事中 按察使司 汉制,御史大夫的监察范围,外面是中央地方内外百官,内面是王室和宫廷,全属其职权所及。而谏议大夫则属九卿之光禄勋,隶属于宰相。 唐朝,台官,是天子的耳目,而谏官则是宰相的唇舌。御史监察权已独立于相权,但谏官仍属门下省,诤谏权仍在宰相手中。 宋制,谏院独立,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和谏官都由皇帝亲擢。 明制, 1)都察院,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2)全国分成十三道,十三道各设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