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玩收躲-博物杂谈之省油灯.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玩收躲-博物杂谈之省油灯

古玩收藏-博物杂谈之省油灯 古玩收藏-博物杂谈之省油灯.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  省油灯 ( 张天琚 2004.05.07 )     唐、五代时期,全国不少名窑的产品都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的风格,但邛窑的一些作品,却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体现了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三者的统一。最典型的就是享誉古今中外的“省油灯”。   《中国陶瓷史》关于唐代邛崃窑的记载全文不过八百字,但对“省油灯“的描述却用了一百多个字。不仅对“省油灯”的形状作了具体描绘,而且对其节省燃油的科学原理和社会影响作了表述。   在此之前,不少相关史料也都有记述,例如,《陆放翁全集 斋居纪事》曰:“照书烛必令粗而短,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灯檠法,高七寸,盘阔六寸,受盏圈径二寸半,择与圈称者。”载于《宋史》的《老学庵笔记》曰:“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冰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遣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   据史料载:“汉嘉”是指汉代时期的青衣县,后汉时改为“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邛崃就在雅安北面,两地比邻。隋、唐时,临邛与雅安部分地区同属一个行政管辖区域,如,隋炀帝大业三年时的临邛郡;唐高祖伍德元年时的雅州。因此,“今汉嘉有之”,也可理解为“今临邛有之”。   以上史料所述,不仅告诉我们省油灯就是邛窑生产的,而且还告诉我们邛窑生产省油灯的时间横跨唐、宋两代,长达数百年之久其实用性和科技意义,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影响深远。四川大学博物馆研究员陈德富先生早在十九年前,就对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省油灯的形制和分期进行了考古研究,并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邛窑省油灯的省油效果及其原理进行了物理实验和理论分析。陈德富先生在《邛窑省油灯研究》一文中指出:少数邛窑省油灯“是一种方便节省油的新型照明用具,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科技创造,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邛窑省油灯所依据和运用的物理学理论,在南宋初年,就已是相当普及的了。同样的物理学理论,在西方是十九世纪中叶才被普遍认识,形成定律的。”   本篇文章在定稿前夕,陈德富先生送来《成都文物》(2003年1期)。在这本作为内部资料交流的季刊上,载有陈先生《邛窑文化走向全国》一文,拜读之后,感慨良多,特别是陈先生将邛窑“省油灯”这个单一陶瓷文化现象,放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大范围中加以考证,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令人佩服。   这里,不妨将陈先生的一段精彩论述原文引录如下:   “以省油灯为典型的邛窑文化影响全国的远不止陶瓷文化、科技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它早已深入到中华民族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不是省油的灯’这句俗语,多少年来(很遗憾我至今未查出此语源起何时的资料),已广泛流行于我国文学作品、口语、影视作品、声像作品之中,且是全国东西南北中十分通行,使用频率很高,使用面很广的俗语。其涵义也畅晓明白,尽人皆知,大意是非同一般,不简单。如指某人‘不是省油的灯’,褒者,意指精明,干练,有根底,有来头,主意多,智慧高;此语大多情况下含贬意,暗指某人攻于心计,奸狡圆滑,老谋深算,不好对付,不甘寂寞,从不吃亏,贯于损人利己等等。‘不是省油的灯’一语创源于何时我们暂不知晓,但其来源于唐代邛窑创造发明的省油灯,确是非常明显、无庸置疑的。由此可见邛窑文化千百年来一直积极地影响着全国,深入到亿万人民的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生活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将在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大作用。   笔者查阅了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发行的《辞源》,书中有“省油灯”这一辞条,按其解释,“省油灯”源于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所写《老学庵笔记》。当年,陆游客居四川的时候,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的主管,所吟诗歌中,涉及邛崃的达22首之多,对邛窑省油灯耳闻目睹,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陆放翁对省油灯的描述不仅真实可信,而且,“省油灯”的光辉也就透过陆放翁声播远扬的名气,撒向了全国各地。正是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邛窑“省油灯”的制作工艺才得以传播到全国,而使各地瓷窑竞相仿制。当“省油灯”在全国民众中普遍得到认同时,人们从此有了“省油灯”和“不省油的灯”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流逝,智慧的人们又赋与“不省油的灯”新的的内涵,以“不是省油的灯”这一概念来表达,很显然这一个包含人文主义内容的概念就不再是仅仅局限在陶瓷“灯具”和陶瓷文化这个范围了。   今天,人们生活在用电灯照明的时代,却仍然还在用“不是省油的灯”这一概念来表达对某个人的具体看法,可见邛窑当年创造发明并大量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