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员工被什么压垮
员工被什么压垮
员工被什么压垮
张志学
【专题名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专 题 号】F102
【复印期号】2008年04期
垫子文化引领华为从蚂蚁成长为大象,然而代价却是一连串的员工自杀或病故事件。日积月累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又无法获得公司及他人的支持,偶然事件最终成为压垮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应该为员工的压力筑起一道防火墙,让他们实现从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1998年至2000年期间,我受华为公司人力资源部之邀,帮助该企业建立研发、市场、中间测试人员以及新员工的素质模型。很多个周六的晚上,当我结束一天的工作离开深圳科技园时,夜幕早已降临。周围办公楼群漆黑一片,唯有华为公司的用服大楼灯火通明,我看到华为的员工们成群结队地从餐馆吃完饭,有说有笑地返回办公大楼,很多从事研发的员工工作至深夜。当时感觉华为很像一所大学,年轻的员工天天都以在大学时代复习功课准备考试的劲头对待工作。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结婚,无牵无挂。我当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当这些人结婚成家、有了孩子之后,注定不能将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那时他们的工作业绩将会如何呢?难道他们也只能吃青春饭吗?
比起其他行业来说,IT行业的年轻人更有优势。但是如果公司的工作和业绩仅仅依赖员工废寝忘食地拼命才能维持,不少人在高压面前迟早会夭折,公司的生命线也只能靠一茬接一茬的新生力量来维系。所以1998年,我在香港与原华为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见面时,明确地说出我对华为的忧虑: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延缓研发员工的创造寿命。
如今发生在华为公司的事件,多少验证了我几年前的担忧。2006年5月,25岁的华为优秀员工胡新宇因病而死;2007年7月,26岁的华为员工张锐自缢身亡;据悉没过多少天,华为长春办事处一名销售人员又跳楼自杀。一连串的事件让人们对华为公司的用人制度、企业文化、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疑问。
员工背上的稻草在哪里
将这些年轻员工的事件完全归因于华为公司有失公允。胡新宇事件发生后,为了平息舆论对于公司内部流行的床垫文化的批评,华为公司重申了有关加班的规定:第一是加班至晚上10点以后,要领导批准;第二是严禁在公司过夜;第三是加完班之后员工可以随后调休。我参观过公司给员工提供的百草园宿舍区,那里为员工配备了各类体育设施,宿舍区还有北大医院华为社康中心,一旦员工出现身体不舒服症状就能尽快找到医生。
张锐事件发生后,一些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士认为,事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于华为没有像欧美企业那样,设立或聘请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我对于这个说法并不苟同。差不多十年以前,华为就开始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多种心理咨询渠道,有工作和精神压力的员工可以选择与老专家沟通、拨打健康指导中心心理热线以及求助外部的心理医生等手段来排解心郁闷和压力。还有人将张锐的自杀归因于80后的年轻人在情感、心理上的无助无望,认为这代人面对压力后更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我却认为,新生代员工虽然面临激烈的竞争,但他们经历了中国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心态更加阳光、思想包袱更轻、视野更开阔、更具有工作导向、处理人际关系更为简单,更具有创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华为员工的几出悲剧?
张锐事件发生后,TOM科技进行了26岁华为员工自缢身亡,您认为问题出在哪儿?的调查。截至2006年9月8日,共有1245人参与了调查,其中44.90%网友认为是华为的问题,并表示床垫文化已经过时了;35.18%网友表示是员工自身的问题,80后的年轻人不如70年代人能吃苦;还有19.92%网友觉得每天都有人死,没什么可讨论的。这个调查至少有两点启示:第一,人们不再认可企业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无视员工身心健康的做法。过去那些废寝忘食、加班加点的员工常常被认为是敬业的楷模而备受夸奖。尽管公司强调没有要求员工加班加点,但当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潜规则时,员工不可能执行正常的工作时间。显然,今天的员工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如果管理者能够正确地决策和布置任务,企业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各个部门的协作,员工未必一定要长期加班才能完成任务。第二,80后与以往任何时代的中国人不同,他们生于国家振兴之时,视野开阔,崇尚自主,追求具有个性的生活方式,他们尤其希望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并不认同老一辈任劳任怨的工作价值观,而是将工作当成个人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期待企业提供比较宽松而且能发挥个人所长的工作环境。一旦在企业中的经历与自己的心理期望有差别,他们就容易失望气馁。
华为这类企业需要通过灵活快速的工作来满足客户要求,这样就免不了要加班。不过,高强度的工作对员工来说只是一种客观的压力源,是否会转化为员工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本人的应对能力、调整策略以及他们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每个人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公司能够给予的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