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2
作业2
一 名词解释:
岩土的水理性质 地下水存在和运动于岩土空隙中,单水与岩土发生关系时,岩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称为岩土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
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又称为自流水。
渗透系数 表示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称为渗透系数,用符号K表,单位m/d(米/天)
含水层 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 不能透过也不能给出水的岩层,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渗透系数0.001m/d)
承压水位 承压水位=稳定后的水位标高
水头高度 水头高度H=承压水位-初见水位
水力坡度 在流动方向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除以该两点间的实际水平距离
饱水带、
降落漏斗 是指在井、孔抽水时形成的漏斗状水位下降区。
影响半径 影响半径:水位稳定时漏斗的半径称为影响半径
完整井、 当井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时称为完整井。
非完整井 如果没有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时称为非完整井。
二 、简答按埋藏条件的地下水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分为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
上层滞水的一般特征
(1)一般分布不广;
(2)季节性存在,存在时间的长短受其下部隔水层分布范围及包气带厚度控制,其动态变化与气候及水文因素的变化关系密切;
(3)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
(4)一般只能作小型或暂时性供水水源,对采矿几乎没有影响。
潜水的一般特征:
①潜水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②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基本上是一致的;
③在重力作用下,潜水可以由水位高处向水位低处运动,形成潜水径流。
④平原区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易形成盐碱地;高山丘陵区则以泉、地下渗流形式排泄于地表沟谷或地表水体。
⑤潜水的动态如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要素随季节不同有明显变化。
承压水的一般特征
(1)承压性,为有压水,其顶面为非自由水面;
(2)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3)承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可以由高水位向低水位运动,形成承压水的径流;
(4) 承压水的水位、温度和矿化度等受气候、水文因素等的影响较小;
(5)承压水的水质变化大,从淡水直到矿化度很高的卤水都有。
三 、等水位线图和等水压线图各有何作用?
等水位线图的用途
① 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
②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范围
③ 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
④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⑤ 确定含水层厚度
⑥ 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变化
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1)确定水流方向及水力坡度
(2)确定承压含水层的埋藏深度
(3)确定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
(4)确定水头高度
四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有哪些?
1、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岩的岩性愈纯,含易溶组分就愈多,岩溶也愈发育。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愈好,水就愈容易进入岩石内部进行溶蚀。
3、水的流动条件 地下水径流愈强烈,侵蚀性CO2含量愈多,岩溶也愈发育。
五、地下水运动有何特点?
1、水流通道曲折复杂;
2、流速迟缓;
3、一般呈层流运动,个别条件下呈紊流运动;4、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非稳定流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水力机械部分山东审定稿)20121116.doc
- 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2024修订版).docx
- 《通往夏天的隧道 再见的出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x VIP
- 近五年天津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2024.docx VIP
- 附件2:汽车专访.pdf VIP
- 二值的黑白图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ppt
- 2024年10月自考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pdf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北京卷).docx VIP
- 社区全职妈妈赋能项目方案设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