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的传统音乐
我国的传统音乐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界限并不像民俗学界、美学界划分的那么清晰。民歌是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民歌的基础部分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的高层已经进入专业领域,其成熟度很高,所以用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并不能全面地概括民歌。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界对这方面的讨论比较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定名。到底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民族民间音乐还是传统音乐有很多分歧。二是分类。吕骥同志曾提出过四分法,即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这种分类方法中其界限有模糊和重叠的地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品种是雅、俗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的产物。因此带着这样一系列问题,我在思考民族民间音乐的内质特征到底是什么。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内质特征和文化定位问题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千百年来长期流行于中华民族聚居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深入影响的,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音乐艺术。其主要部分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品种。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它是专业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的基础。它既不同于创作技术比较成熟的专业音乐,又不同于接近自然状态的或单纯民俗性的民间音乐,而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深厚积淀的,在艺术上发展的相当成熟的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一般具有两种内质,即“原生型艺术内质”和“成熟型艺术内质”。“原生型艺术内质”又可称为“自然性的艺术内质”,是指民间音乐在其初始阶段所带来的自然形态的、自发的民俗文化的艺术特征。“成熟型艺术内质”又可称“本体性的艺术内质”,是指民间音乐由于其音乐艺术本体的规律得到了独立发展并取得相对成熟程度时的艺术特征。这两种内质是密不可分的,成熟型艺术内质是从原生型艺术内质中脱胎出来的,是原生型艺术内质的直接发展。这两种内质共存于一个民族艺术的族类之中,是当今民间艺术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是这两种形态,体现着不同的质,并且相互矛盾。但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情况各有不同,二者的比例、结合情况、侧重情况也各不相同。这要取决于民间艺术的社会地位、传统积累等具体情况。
汉族民间音乐同样也并存着这两种内质。它们相互结合特点有二:一是在汉族民间音乐中,成熟型艺术内质占有很大的比重,居于主导地位,成熟程度较高;二是在它向成熟型艺术内质发展的时候,对于原生型艺术的很多型态特征不是采取扬弃的方法,而是保留其中的合理部分,并丰富提高它,使二者在新的高度上结合,这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很重要的特点。
例如最初形成于草台班子的中国戏曲,由于简陋的舞台条件,使得在表演过程中不能像西洋歌剧那样有精美的布景和道具,因此采用以鞭代马、以浆代船等虚拟的表演方式,并在虚拟性的动作的基础上注入意象。戏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保留其最初简单形式中有用的部分,并不断发展和提高,甚至使写意性成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特征。再如散板节奏,这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极富特点的节奏样式。散板节奏是自然语音音调进入艺术领域阶段的产物,随着传统音乐的不断成熟,并非抛弃这种自由节奏,而是在保留自由节奏的基础上注入更为自由、畅怀的特点,并在调式、润腔、伴奏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它,从而使散板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二人台《走西口》中的“亮调”;京韵大鼓中小彩舞演唱的《林冲发配》;戏曲中的“紧打慢唱”。
二、艺术功能和音乐创作思维特点的体现
音乐的艺术功能是音乐艺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生产实践所施行的实际效能、功用。音乐的创作思维特点是指音乐创作的基本方式、思路等的特点。艺术功能和音乐创作思维特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中,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功利性”,即一定的功能要求。所以在这里将两者归在一起来讲。
1、 实用性和表现性
民间文艺是产生在民俗活动之中的,它是为其所处民俗活动事项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是其所处民俗活动事项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践的功利性是民间文艺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民歌中,劳动号子对于生产劳动的组织劳动、解除疲劳的功用;民间器乐中,一些吹打或丝竹乐对于农村、城镇风俗活动(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等)的仪式要求、氛围营造、欢愉身心等功用;民间信仰民俗活动中的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对于仪式的配合、神秘通灵的愿望体现的功用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
在原初的民间艺术中,实用和表现是一对始终存在的矛盾。“是一种综合性的原生态的意识团”。它最初的音乐只是其中的一种成份,是不独立的,无法脱离所赖以生存的民俗活动整体。人们总是先从功利的要求出发,然后才有艺术表现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积累了艺术实践的经验,逐渐腾出时间琢磨它的艺术自身表现,使之逐步成熟,并从劳动或民俗活动中独立出来。当实用性功用还很强的时候,艺术的表现性是得不到充分发挥的,艺术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