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测试(六)要点
就趁吴国疲惫之机打败了吴国而称霸一方。现在大王要攻打燕国,也是因为他们闹饥荒,我看讨伐燕国未必能获胜,而且强大的秦国可能在西部出兵乘机进攻赵国,这是让弱赵处在当年强吴的不利地位,而让现在的强秦处于当年弱越的有利地位啊。希望大王认真思量。’” 楚国的使者于是就用赵恢的这番话去规劝赵王,赵王听后非常高兴,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燕昭王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土地封赏给这位楚国的使者。 三、作文(50分) 26.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最美的是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表达有创意。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苏轼“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沙场秋点兵”……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颂。 请以“英雄”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作文略 单元测试(六)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辍耕(zhuì) 適戍(zhé) 色挠(náo) 斜晖脉脉(mò) B.忿恚(huì) 社稷(jì) 浊酒(zhuó) 度德量力(duó) C.猖蹶(jué) 挟持(xié) 千嶂(zhàng) 优劣得所(liè) D.缟素(gǎo) 休祲(jìn) 独倚(yǐ) 麾下炙(zhì) · · · · · · · · · · · · · · · · A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然足下卜之鬼乎 ②吴广以为然 B.①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C.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百姓多闻其贤 D.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故五月渡泸 · · · · · · · · C 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3分) (1)发闾左適戍渔阳 ______通______ (2)为天下唱 ______通______ (3)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通______ (4)故不错意也 ______通______ (5)欲信大义于天下 ______通______ (6)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通______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则名微/而众寡 C.此庸夫/之怒也 D.使/内外异法也 適 谪 唱 倡 被 披 错 措 信 伸 仓 苍 D 5.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时期天下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时期国家衰败的原因。 6.根据课文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2)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3)《渔家傲·秋思》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与中原秋景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阕中表达词人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尽千帆皆不是 载不动许多愁 塞下秋来风景异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7.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于古诗文中,如“不求甚解”就见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揭竿而起”就出自《陈涉世家》。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3分) (1)成语“______________”,见于欧阳修的《________》。 (2)成语“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