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造成近代落后的根源.docVIP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造成近代落后的根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造成近代落后的根源 [摘要]在中国人看来,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在当时的报道中,却很难看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同情。 “万国报馆” 田彤2012年夏天去伦敦做奥运会报道时,因为对历史和新闻两样都很有兴趣,他闲暇时开始逛伦敦卖老报纸和老照片的旧货市场。一张1843年的《伦敦新闻画报》上,有画师根据访问清朝的英国使团的描述而做的画,中国被描绘得非常美。而这份报纸1842年5月才在英国诞生,开创了欧美媒体进入画报的新时代。 连续逛了几天旧货市场后,田彤发现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英国报纸对中国事物的报道明显增多。随着19世纪中叶英、法等国的全球性扩张加速,远东逐渐成为欧美报刊的新闻供货市场。特别是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正如美国媒体当时所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远东这片大地上。各媒体纷纷以铺天盖地的篇幅报道那里的海战与陆战,这刺激着并极大满足了民众的好奇心。民众们像关注历史小说一样热切地关注着当前形势。” 遥远国度里发生的冲突,使得文字不再能满足西方读者的需求。1843年在巴黎创刊的周末画报《插图报》的创刊词说道:(媒体)真正应该做到的,是让人们仿佛亲眼目睹整个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难道今天的新闻媒体面对这样的目标真的束手无策吗?不,办法只有一个!是一个被我们长期忽略了的古老办法,正是这个办法,将成为我们办报的主要特色,没错,您说对了——木刻版画! 甲午战争期间正在做战地报道的随军记者(《伦敦新闻画报》报道) 在印刷术在媒体上大量普及之前,19世纪末的编辑们为了获得更大更清晰的图片效果,还是倾向于选用版画做插图,特别是在制版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将照片和画家们发回来的速写直接运用于版画制作的技术,大大提高了版画插图的逼真程度和刊发速度。于是我们今天能看到欧美报纸上关于清朝场景的生动描述:1883年7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中国的战争准备:江南制造局里,工人们焊接机枪盘管”。1873年的7月《哈珀斯周刊》上刊登了“中国官员在金陵制造局视察火炮制造”的木版画。1891年12月《插图报》关于中国事态的报道,“一个犯人在北京附近的唐山被判极刑”。 甲午战争打响后,欧美报刊更是用大量的篇幅进行了报道。1894年8月4日的《伦敦新闻画报》封面用整幅的版画描绘了日本战舰“吉野号”——“东亚战争一触即发”。另一幅整版的版画是“一艘中国运兵船上的情景”,画师的刻画非常细腻,他描绘了正在驶往仁川的“高升号”运兵船,在飞桥上向远方瞭望的有清军的两位将领、英籍船长,以及一位神秘的德国籍“私人游客”汉纳根。汉纳根是帮助清朝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德国退役军官,后来又帮助袁世凯训练新军。这天的报纸还有描绘黄海海战的跨页大图,旁边注明了“根据现场目击证人描述制版”。 看着一幅幅版画上被风吹动的旗帜、航行的战舰、陆地上疾驰中的马蹄、士兵脸上惊恐的表情,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田彤觉得他与100多年前的历史撞了个正着。对于个人来说,正如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所言,在处理遥远的时代时,我们知道自己基本上是以陌生人和外来者的身份面对它们。如果它们在地理上、纪年上或感情上是足够遥远的,这样的时期,便可以完全通过死者的无生命遗物——书写、印刷或雕刻、物品和形象而存在到今日。很多时候,我们是历史陌生人,“过去也是另一个国度”。这也正是田彤的感受,100多年前的清末历史,在教科书中让他觉得就像另外一个国度那样遥远,可是眼前收集到的老报纸上生动的场景,让他拿起来不想放下。就这样,田彤在伦敦期间买了几十份老报纸,他一开始只是买下报道中国事件的一页,后来发展为买下当天的一整份报纸,每份价格从30~50英镑不等。 田彤这时候有了一个想法:19世纪末期的法国、美国、俄国媒体,会不会像英国媒体一样关心中国发生的事情呢?他于是开始托朋友王昱去法国时,帮他寻找法国的老报纸。王昱后来开玩笑地告诉本刊,他本来是帮着代购,没想到一下子被“带进沟里了”。1972年出生的王昱本来对中国近代史了解较少,田彤一开始托他寻找具体年份的老报纸。找了既定命题的报纸之后,王昱觉得自己被调动起来的兴趣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他发现那时法国的《插图报》、《小日报》、《小巴黎人》等对中国事务的报道非常充分,于是老报纸越买越多。王昱又去了美国,他除了逛旧货市场,也钻进哈佛大学图书馆收集资料。“这些欧美媒体不仅注重用版画描述远东的情形,还有大量的分析评论文章,我是越看越入迷。”王昱发现,西方人喜欢收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老报纸,因此这段时期关于中国的报道不太好找,售价也高,其他时期的报纸相对好找。 随着兴趣的加深,田彤和王昱又感染了身边几个朋友,他们加入进来收集整理报道中国的西洋报刊,组成了名为“万国报馆”的兴趣小组。“万国报馆”的第一本书《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即将出版。于是一群事业有成的中年人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