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课件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观察如下青海省地图,尝试说明区域的定义—— 它有具体的位置么? 它有一定的空间范围么? 我们可以度量它的大小么? 提 示 观察如下青海省和青藏高原地图,比较两类区域的不同—— 它们的范围大小一样么? 它们能画出明确的界线么? 他们的划分要素一样么? 提 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 比较如下青海省和黑龙江省,如何理解区域内的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 1、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 A、区域差异 B、区域面积 C、区域竞争力 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2、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似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 合指标。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必做题:填充图册基础巩固第1题(需简单解析); 选做题:填充图册基础巩固第2题(用铅笔做); 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差异 第2课时 了解三大自然区 400㎜等降水量线 阿尔金山 昆仑山 祁连山 3000m等高线 参照地图册P9“中国地形图”,尝试说明三大自然区的位置—— 三大自然区各自位于哪个位置? 范围多大? 分别以哪几条重要地理线为界? 思 考 45% 30% 25% 亚洲气候图 东部季风区属于什么气候?观察其热量和年降水量,描述其气候特征?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属于什么气候?同理描述其气候特点。 青藏高寒区属于什么气候?同理描述其特点。 思 考 参照“中国地势图”和“中国地形差异图”,思考—— 三大自然区分别在哪一个阶梯上,海拔大概多少? 三大自然区最常见的地形分别是什么? 思 考 内流区 外流区 结合地图册“中国水系图”,思考—— 试分析,三大自然区水体分别是哪种补给类型? 三大自然区水系为内流还是外流?你还看出什么其他特点? 思 考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温带阔叶林 荒漠 草原 荒漠草原 高山草甸 青藏高寒区 海拔高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 高寒气候 寒冬荒漠广布 少成熟土壤 寒冬风力作用强 湖泊众多 冰川广布 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外流区兼具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处内陆 四周多山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风力作用强烈 多荒漠和荒漠草原植被 多内流河和内陆咸水湖 风成地貌广布 东部季风区 季风气候 海拔较低 雨热同期 平原广阔 间有丘陵 森林植被 森林土壤 雨水补给地表水 河流入海 外流区 地下水丰富 华北平原粮食生产基地 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思考—— 三大自然区适合什么类型的农业? 三大自然区农业耕作制度有什么特点? 思 考 畜牧业 水稻种植 课后作业 填充图册基础巩固第2题和总结提升(需简单解析). 结合课本,选择一种方式,总结三大自然区的内容(地理笔记本). (放假回来上交地理笔记本) 400㎜等降水量线 阿尔金山 昆仑山 祁连山 3000m等高线 东部季风区 特点 气候 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年降水变化大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湿润 地形 位于二、三阶梯 海拔1000m 平原、丘陵为主 水文 多为外流区 以雨水补给为主 湖泊众多(淡水) 土壤 森林土壤 植被 森林和森林草原 农业 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种植业为主 交通 发达 文化 发达 作业示例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东部季风区 荒漠 草原 荒漠草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心高寒草原和荒漠区 边缘高山峡谷区 低 高 高山积雪区 青藏高寒区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3课时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 秦 岭 - 淮 河 秦 岭 - 淮 河 热带季雨林、雨林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荒漠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温 带 草 原 秦 岭 - 淮 河 结合课本和地理图册相关内容,总结四个分区的差异—— 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