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合肥市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对合肥市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合肥市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桑 雷 作者简介:合肥市规划局,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摘要:近年来,我市的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用地结构中的居住用地比例逐年增加。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乡差距较大、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不足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思路和建议:城乡统筹;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和推动乡镇的产业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 合肥 思考 1 合肥市城镇化发展概述 1.1近年城镇化发展变化情况 表1、合肥市历年城市人口及建设用地汇总表 注:表中城市人口未包括肥东、肥西及长丰县的城镇人口 从上表可看出,我市城市化逐年稳步增长,其中1994-2000年为城市化递增速度最快时期。 1.2近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及各类用地结构变化情况 表二:1994年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注:按1994年城市现状人口120万人计算 表3:2000年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注:按2000年城市现状人口152.9万人计算 表4: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注:按2005年城市现状人口224万人计算 综合上表,1994-2005年在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上,居住用地和绿地所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1.3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1.3.1中心不强,辐射能力弱 与周边省份的中心城市相比,合肥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及其占全省总量的比重明显偏低,与其作为中部地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极不相称。受城市综合实力的影响,合肥市辐射区域的能力尚弱。 1.3.2“二元”反差大,周边发展慢 尽管2005年合肥全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1.5%,但这主要归功于合肥市区,而三县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从非农化水平看,合肥市区达到85.72%,而肥东县、肥西县和长丰县非农化水平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反差极其明显。 1.3.3断层明显,分布格局散 合肥市城镇分布是典型的首位分布,全市无中等城市,缺少有实力的县城和小城镇。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与三个县城,城市化正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城镇体系底部的乡、集镇、建制镇质量不高,三个县城实力薄弱、规模较小,中间缺少联系。合肥市与小城镇的中等小城市,城镇体系断层明显。 城镇空间分布受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影响大,还处于点轴发展的初中期阶段,主要分布在五条以公路和铁路线为轴线的城镇相对密集地区,即合肥———南京、合肥———六安、合肥———淮南、合肥———安庆、淮南———芜湖等公路或铁路干线沿线。 城镇现状等级规模结构(2005年) 注:合肥中心城区已覆盖的乡镇不计 1.3.4设施不全,建设水平低 中心城市与各城镇联系不便,道路等级也较低,城镇之间横向联系较弱,服务能力不足,供电、供水、环保等设施均较差。公共设施严重匮乏,城镇建设标准低,风貌凌乱。部分地区污染性的工业企业不合理布局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3.5职能趋同,体制不完善 小城镇职能单一,中心服务型城镇多,产业型城镇少,特色不明显,各城镇自身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缺少分工与协作,重复建设和分散投入的现象比较突出。 1.4人口结构特征 1.4.1年龄结构———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充足,但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威胁。 根据安徽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合肥市10—40岁之间的中青年年龄段人口比重最大,数量庞大的青壮年群体形成了充裕的潜在劳动力资源,这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保障。但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的标准,合肥市整体上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的人口结构类型。如果分成三个地域层次,老年人口比重的分布从城市中心向外,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变化。市区老龄化比重最高,达到12%以上,而郊区的老年人口比重最低,仅为7.57%,到了三县又有上升,平均在11%左右的水平,老城区和三县老龄人口压力较大。 1.4.2性别结构———性别比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新生儿性别比例偏高。 根据安徽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合肥市2000年的总人口的性别比例为110.5,虽然高于全省107.8的水平,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分年龄段的性别比例有比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其中新生儿的性别比例高于正常值,可能是由于逃避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对女婴的瞒报漏报,或在旧观念下针对胎儿性别的打胎所导致。在25—35岁的青壮年年龄段,性别比例又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可能是以男性为主的青壮年劳务输出所引起的。 1.4.3素质结构———高素质人才比例高,但缺少高级技术人员、城乡差距较大。 合肥市1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的7.8%,而研究生占全省的比例高达65.2%,大学本科占全省总量的31.3%,大专、中专和高中学历在全省中所占的比重也超过15岁及以上总人口在全省中7.8%的份额;总体上教育程度越高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也越高,反映了高层次的人口素质结构特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