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吃 1. 乡党篇·笫八章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xì)。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解译】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饭放久变味了,鱼肉腐烂了,不吃。食物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节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饮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面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秋游】 孔子是个美食家,而且是个大美食家。 “食不厌精”指粮食不嫌舂得精,后世之人用它来形容对饮食的讲究,在孔子的战略指导下,创造了灿烂的中华美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最了不起的成就。 “脍”,是切细的鱼、肉。有学者说,“脍”是生鱼片或生肉片。据《松江府志》记载:“须入九月霜降之时,将鲈鱼浸渍讫,布裹沥水令尽,散置盘内,取香橙花叶相间。细切和脍,拨令调匀,并要配香菰(茭白),不仅味佳,而且色美。”指的就是古代著名美食“鲈鱼脍”。《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后世称思乡之情为“莼鲈之思”。今天北方某些少数民族还有生吃羊肉片和牛肉片的喜好。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色恶”、“臭恶”,指食物变质的几种状态,老夫子“不食”。 “失饪,不食”,烹调不当,不吃。比如该清蒸的红烧了,吃不出那一分本味,不吃;该红烧的水煮了,吃不出那一分火候,不吃。当然更多的时候,咸了,或淡了,不吃。 “不时,不食”,老夫子好吃时令的东西。冬天,在炭火的映照下,涮几片肥瘦相间的羊肉,暖暖身子;夏天,在知了的鸣叫下,喝一碗井水镇过的绿豆汤,解解暑气;春天,在春风的沐浴下,吃一盘新鲜采摘的嫩笋,舒舒筋骨;秋天,在冷月的散淡下,品一对九雌十雄的大闸蟹,去去燥火。 “割不正,不食”, 肉切得不方正,看着不舒服,老夫子不动筷子。 “不得其酱,不食”,比如吃大闸蟹,上来的不是镇江香醋,老夫子也一定不会动手。吃大闸蟹,若没有手上的那一点镇江味,定然无趣的很。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食气”,应读成“食饩(xì)”,指米粮等食物。喜欢吃肉的朋友看好了,老夫子他也好肉,可一定不过量。你说吃得科学不科学? “唯酒无量,不及乱”,老夫子的酒量极好,据说,孔子从来没有喝醉过。“不及乱”说明孔子即使喝高了,脑子还很清醒,不会亲自去驾车,那可是要压死人的! “沽酒市脯,不食”,从市面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也许从“春秋”开始就有假冒伪劣产品。“市脯”里加了防腐剂(类似福尔马林、敌敌畏、一滴香),“沽酒”是掺水的“沽酒”或假“沽酒”,否则老夫子为何不吃呢? “不撤姜食”,有“饭吃好,姜食不撤”的意思。古人吃饭,桌上放姜食,有说当零食,有说能提神,老夫子吃好饭也吃点姜,但不多吃。鲁迅先生觉得孔子晚年有胃病,要暖胃。 所有句子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唯酒无量,不及乱”,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喝酒能喝到“无量”!可不“海”了去?老夫子竟然还能守着君子之风,真是不得了!了不得啊! 《子罕篇》中也提到过孔子的喝酒。喝(一) 2. 子罕篇·笫十六章 【原文】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解译】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办理丧事不敢不尽力。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秋游】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简单的说,在外公干尽力,在家事亲尽心。 “丧事不敢不勉”,孔子有一段时间靠给人家办理丧事赚点外快。古代给人操办丧事是个高尚的职业。 “不为酒困”,紧跟“丧事不敢不勉”出现,未免有些唐突。作一句读,可能引起误解。大多数版本的《论语》,两句之间是“逗号”,我把它断为“句号”。 《述而篇》第九章,提到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不曾吃饱,也就不会喝高。“不为酒困”当独立成段。 从古到今,“为酒困”的人数不胜数,为酒丢美人的,有;为酒丢家庭的,有;更有甚者,为酒丢江山! 《战国策?魏策》记述了鲁共公在梁王魏婴宴席上的一段祝酒辞。名曰祝酒,其实是劝酒,“从前,帝女叫仪狄酿酒,味道很美,就进献给禹,禹喝了,觉得很甘美,于是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他说:‘后世必定有因为饮酒而亡掉自己国家的人。’” 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终成历史上以酒亡国第一人。周公以此为鉴,颁布重典《酒诰》,告诫臣属不能“荒湎于酒”,此为中国酒禁政令之始。 我有一哥们,特喜欢喝酒,一喝就高,一喝就“困”,妙的是,喝醉了走的时候,绝对不会忘记他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