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强就经济学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田国强就经济学方法

田国强中国经济网友问 关于经济学的技术与方法 monkeyisme: 我想请问田老师关于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问题: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不是可以看成效用函数的一个等值线?能否从效用函数的性质推出无差异曲线的凸性?答:你的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只要效用函数存在,任何效用函数的一个等值线都可以决定消费者的一个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凸的当且仅当效用函数是准凹的(quasi-concave)。当效用函数是严格准凹时,无差异曲线是严格凸的。无差异曲线的凸性有很强的经济和几何含义。严格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意味着边际替代率递减,也意味着人们需要消费的多元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行为都满足这一假设它同时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对一个经济术语,要尽可能从经济、几何及数学三个方面去理解它。心理学中关于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假设:适应性和反差性。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andynfan: 请问经济学中的离散模型主要分布在那些方面?跟连续性的模型相比,这种模型的优势是什么呢?组合优化方面呢?答:经济学中的离散模型几乎分布在所有的经济学领域,只要它涉及到不确定性和时间区段,如宏观经济模型、时间序列计量模型、金融模型、增长模型等。尽管从理论结果来看,这两种模型没有实质差别,用连续性模型能得到的结果也基本上能用离散模型得到,但跟连续性的模型相比,离散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方便进行实证分析,因为观测到的数据都是离散的。张德存田教授:您好 您所研究的激励经济机制的设计的进展如何?很想知道你所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请作一些介绍。 Edmond_139田教授,您认为现有Mechanism Design理论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 谢谢! 祝您健康答:激励经济机制设计无论是从本身的理论发展还是将其基本理论及其思想应用到其他经济学领域中,都在不断地进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几乎可以用到所有的经济学领域。激励机制理论除在信息经济学、最优合同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应用,并成为其基本的分析工具之外,近年来还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如宏观最优动态合同理论、时间不一致性和货币政策等)、劳动经济学(如激励劳动合同理论)和转型经济等理论研究中。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给定的基本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假设,在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设计出一套机制(游戏规则或制度)来达到预定的目标。 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非常深邃,机制设计理论及其中的激励或激励相容的概念已成为现代经济学近30年来最重要和最核心的理论和概念,其理论的抽象方式可以于数学中的拓扑学,抓住最本质,最具有共性的东西进行分析。本科、硕士及博士早期阶段的课程学习,主要是将经济制度或机制视为给定,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主要是将市场机制作为对象来进行研究经济现象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但这种研究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我们不知道是否有更优越的经济机制,市场失灵时怎么办。并且人们在现实中处理事务时并不是这么死板,而不考虑具体客观现实环境及人的行为,用固定不变的方式或游戏规则(即机制)来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时,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环境不同行为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游戏规则。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就是研究经济机制和制度的最优选择、解决市场失灵、针对给定的制度环境、现实环境、人们的行为类型,设计出(最优)机制,即使每个参与者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也能同时实行设计者想要达到的预定目标。 我个人最近关于机制设计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有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或具有外部效用导致市场失灵的经济环境类设计出激励机制,它执行(implement)了某种社会目标,如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规则。垄断的公有制企业通常要根据社会利益或某种标准来考虑定价,如用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但这些规则通常是激励相容的,这样就需要设计出某个激励机制来执行它。Jbshen: 田老师:您好! 我想请教一个关于技术进步的数学表达问题。通常,我们用如下生产函数来表示生产过程:Y=F(L,K).其中,函数法则F”被认为表示技术。因此,技术进步就应该表现为函数法则F”发生变化,比如,从F变成了G。可是,在经济学文献中,无论是Harrod、Solow还是Hicks都将技术进步表现为函数法则不变条件下的生产要素增加。也就是,将生产函数写成如下形式:Y=F(AL,BK)。 我以为,有些技术进步(也就是函数法则变化)是可以被转换成生产要素增加的;但是,应该还存在不能够被这样转换的技术进步。我觉得熊彼特的创新就是这样的技术进步。虽然,新增长理论说它们将熊彼特的思想模型化了,但是,总觉得远远不够。 我也知道这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数学知识的限制。 我的问题是,您认为我所说的这种不能被转换为要素增加的技术进步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它能否被模型化?如果能够,思路如何? 谢谢!顺颂 教安!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