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课件

4.低熟油气成因机理及地质模式 ⑴树脂体早期生烃机理 ⑵木栓质体早期生烃机理 ⑶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早期生烃机理 ⑷生物类脂物早期生烃机理 ⑸富硫大分子早期降解生烃机理 5种低熟油成因机理中,木栓质体和树脂体生 烃机理和模式主要对成熟度较低的煤系地层具 有实际意义 其余三种早期生烃机理和模式,分别适用于 淡水、咸水和盐湖相湖盆沉积环境; 富硫大分子早期生烃机理可能不限于陆相盐 湖沉积,海相泻湖条件下也可适用。 无论是碳酸盐岩还是泥岩,只要条件具备都 可形成低熟油气。 对低成熟油成因的看法: 1.J.connan等认为Ⅲ型酐酪根,当富含树脂体时 在低温下可以热解成烃; 2.认为未成熟油来源于分散沥青的直接汇聚,一 些富含类脂物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 不经过干酪根阶段而直接转化为烃类; 应该说:早期也可生油,但晚期生成的量是主 要的,即从成岩作用早期-晚期都可生成油气。 二、煤成烃机理及生烃模式 煤成烃(油),指煤和含煤岩系中分散的陆生高等植 物来源的有机质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生成的液态烃。 1.煤烃源岩类型和特征 (1)煤烃源岩类型 ①腐殖煤(腐殖煤,残殖煤) 高等植物中壳质组富集而成,含量50-60%以上。 ②腐殖-腐泥煤 ③腐泥煤 (2)有机质丰度、类型及可溶有机质地化特征 ①有机质丰度 煤中有机质高度富集,有机碳含量较高,可溶 有机质和总烃含量高,但它们的转化率较低; ②有机质类型 Ⅲ型有机质为主,Ⅱ型有机质也可出现; ③可溶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 可溶有机质的芳构化程度普遍较高,除腐泥煤 外,饱/芳一般小于1。 (3)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热演化总体上表现为增碳过程。Ro<0.70%时, 有机碳平均54.59%,R。为0.70-0.82%时,有机 碳65.80%,R。为1.06-1.83%,有机碳76.80%; 煤中氯仿沥青的绝对含量大于一般湖相泥岩, 但沥青转化率低,平均2.33%; 族组成以非烃+沥青质高于总烃及芳烃高于饱 和烃为特征。 2.煤成烃形成机理与成烃模式 (1)压实排驱机理 主要发生在成岩作用后期和沥青化作用初期, R。在0.40-0.70%,煤中大孔(>30nm)仍相当发 育,占总孔隙体积40%以上,有利于烃类排出; (2)受压力驱动的连续沥青网络运移机理 大孔隙与微孔结合构成运移通道网络,并形 成连续沥青网络,进而排出石油; (3)气溶方式运移机理 有机质成烃演化作用达到高成熟的主要成气时 期,产生大量天然气和部分轻质液态烃,气溶 为主要的运移方式; (4)煤成油的成烃模式 含煤岩系有机质组成及显微组分复杂, 煤中不 同显微组分沥青化作用不一致,发生沥青化作 用的时期不同,各种显微组分对生烃的贡献有 别,可归为“早生早排”、“分期生油”两种生 烃模式。 第三节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征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 按成分分 烃气 非烃气(CO2,N2,H2S,He,H2等) 按成因分 无机 有机生物降解(细菌气) 热降解 热裂解(热解) 概括起来,天然气的成因类可分为4种: 生物成因气 油型气 煤型气 无机成因 * 第五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本章重点: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学说; 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和晚期成油说;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新进展; ①未熟一低熟油形成; ②煤成烃机理及生烃模式;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征。 第一节 油气石油成因理论发展概况 石油、天然气成因,作为找油、找气工作 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石油、天然气只有生成后,才有运移、聚 集、保存、破坏等石油地质事件发生,无油气 源一切都无意义。 对油气成因,现已提出了多种假说,之所 以出现各种假说,其复杂性在于: 1.物态上,油气都是流体,易于流动,现找到 它们的地方,往往并不是它们生成的场所, 2.化学上,油气通过运移,其性质、原始组分 发生变化,现在组成,并不代表其原始面貌; 3.对油、气同原始母质之间过渡形式短乏明确 认识(仪器、设备、模拟条件有的无法达到)。 实际上,油气生成不能脱离周围地质条件, 争论的焦点是原始物质和转化条件等问题。 油气成因基本归为无机和有机两大不同派别。 总结勘探、开采经验,结合近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质学等基础理论科学,为有机说提供了充分证据,且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从而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有机成因理论形成后,争论油气是成岩早期或晚期形成的问题。通过大量研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