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专题第四讲: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式 ②被动句式 ③倒装句式 ④省略句式 ⑤疑问句式 ⑥否定句式
文言判断句式
一、定义: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二、特征:判断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借助于判断词“是”,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主要借助于“者”和“也”。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
三、类型:
①一般判断句 ②简略判断句 ③特殊判断句
(一)一般判断句: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
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句式标志:“……者,……也” “……者也”“ ……,……也”“……也”“ ……者,……”
【实例】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3)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4)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是”表判断出现较晚,先秦古汉语中比较少见,汉以后逐渐多起来;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实例】
(1)余为伯鯈(tiáo),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
3.用“乃”、“则”、“即”、“皆”、“必”、“固”、“诚”、“本”、“亦”、“素”等副词(用在)动词谓语前兼表判断,加强判断的语气,但不是判断词。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否定判断句谓语前加否定副词“非”,也不是判断词。)】
【实例】
(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弟弟。]
4.语气词“惟”(“维”)表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或者两者结合。
【实例】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文王》) [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 [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
(2)尔惟旧人。(《尚书·大诰》)[译文:你嘛是老人啊。]
(二)简略判断句: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不易识别。
1. 普通的简略判断句
【实例】
(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 [译文:荀卿是赵国人。]
(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左传·哀公八年》) [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
(3)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主语要从上下文判断,译时补一个适当的代词作主语。
【实例】
(1)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译文:回答说:”这是尽心办事的表现,可以靠它打一仗。]
(2)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译文:孔子说:“他不是我们的人了!您可以击鼓进攻他呢!”]
(三)特殊判断句: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
1.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像”。
【实例】
(1)视其行步,窃鈇(fū)也;颜色,窃鈇也。(《吕氏春秋·去尤》) [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表情,像是偷了斧子。]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 [译文:君主是船,民众是水。]
2.谓语解释原因。
【实例】
(1)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译文:轻易辞掉天子的职位,不是因为清高,而是因为权势太少。]
(2)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柳宗元《论封建》》 [译文:所以,分封建立诸侯国,不是因为圣人的主观意图,而是由于当时的形势。]
3.只有中心语:主语部分或谓语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词语,因而不形成同一关系。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