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物理污染.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物理污染课件

第六章 物理环境污染 波?污染? 波:某一物理量的扰动或振动在空间逐点传递时形成的运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 声音、振动 光、电磁辐射、放射性 第一节 噪声的污染及其防治 一、噪声的定义: 令人厌烦的﹑刺耳难听的声音称为噪声。 令人愉快,优美动听的声音称做乐音。 二、噪声的特点: 1.噪声无污染物,属于感觉公害,受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2.噪声污染是暂时的,不会积累 3.噪声的能量最后消失为空气的热能,传播距离不太远 4.影响面广 三 、噪声的声源 a. 工厂生产噪声: 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交通噪声: 主要指交通工具的运动产生的噪声,影响范围广 c. 建筑施工噪声: 打桩机、搅拌设备等 d. 生活噪声: 主要指社会人群活动出现的噪声 街头噪声监测仪 四、噪声的危害 1.对听力的损伤 2.对睡眠的干扰 3.对交通、通讯、思考的干扰 4.对人的生理影响 5.对人的心理影响 6.对物质结构的影响 7.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 听力的损伤 声音的大小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同样,听觉的损伤程度也可以用分贝表示。 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衰减。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听力的损伤程度也是不同的。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减小噪声的途径 1.减小噪声源的噪声 2.远离噪声源或设置屏障 3.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1 、减小噪声源的噪声 a. 改进设备结构 b. 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 c. 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消声器 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动车不得驶入市区 2.远离噪声源或设置屏障 会议室吸声体 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吸声体 香港吐露港公路旁大厦隔音屏障 3、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减少在噪声环境中暴露时间,在工厂或工地工作的人可以佩带护耳器。 第二节 振动污染 振动污染: 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规定了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单位:dB)。各适用地带在昼间和夜间的标准分别为:特殊住宅区65,65;居民、文教区70,67;混合区、商业中心区75,72;工业集中区75,72;交通干线通路两侧75,72;铁路干线两侧80,80 第三节 电磁污染 一、何为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的传播速度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光速。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 二、电磁辐射的来源: 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天然电磁辐射 对于职业照射,规定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公众照射,规定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 W/kg。 四、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的机理 ⒈ 致热作用 组成人体细胞和体液的分子大都是极性分子(如胶体颗粒,水)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使原来无规则排列的分子沿电场方向排列起来(取向作用) 因高频电场方向变化很快,极性分子在改变取向时与四周粒子发生碰撞而产生热效应 睾丸被加热到温度上升10~20℃时,就会影响精子的发育; 眼部损伤主要是引起晶状体浑浊、白内障,平均能流密度<S>≥300毫瓦/平方厘米即可引起视网膜出血以及眼睑、结膜、角膜的灼伤等。在高于100毫瓦/平方厘米的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下,由于升温高,可导致晶体蛋白质凝固,产生点状或小片状混浊,促使晶状体老化。 ⒉ 非致热作用 引起人体细胞膜的共振 干扰人体生物电,尤其会对脑和心电产生干扰 机体的损伤还与电磁波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 例一:移动电话 关于移动电话(手机)产生的电磁波是否有害甚至致癌,目前众说反映纷纭。美国黑尔本劳工医院院长霍尔金发现了40起可能与手机有关的可疑病症。该院的约翰 霍特教授在研究后认为,有的癌症在手机使用者身上扩散的速度是常人的20倍。 我们的手机 日常使用的手机其实就是一部无线电发射-接受机。其内部配有一内置天线。人体可暴于移动电话的极限标准取决于一项被称为SAR的指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由欧盟理事会所推荐的SAR极限值为2.0W/kg。 SAR值 能流密度:<s>=P/A=P/4πL2 (L为手机与人体的距离)   吸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