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 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pptVIP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章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ppt课件

第六章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一、社会交换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 1.功利主义经济学 唯利是图是人的本性,人在与他人交易时,总是理性地追求最大物质利益,后来进行修订。 2.行为主义心理学 人的行为总是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为基本目的。 (二)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 1.两个基本概念:酬赏与成本 酬赏是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得到经济上的援助等。六种基本酬赏“爱 金钱 地位 知识 物质和服务 2.交换结果的评价方式 交换的总体结果=获得的酬赏-付出的成本 绝对的比较标准 个人的过去人际关系经验 相对的比较标准 相对于另一个 3.公平交换 三个规则: (1)均等原则:每个人得到同样利益 (2)各取所需原则:根据需要决定好处 (3)平等原则:利益与贡献成正比 (三)社会交换理论的证据 1.囚徒理论 AB 疑犯不认罪 ,前科,两人均 判刑1年 A认罪 B不认罪 B判刑15年 A B认罪 均判10年 最好结果双方 不认罪 ,如果不信任,一方认罪对自己来说是 最好的结果 囚犯两难情境中,个人理性。信任在合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彼此信任,双方获得最大利益。个人追求理性使群体利益获得最差结果。 2.货运游戏 合作对双方有利甲的另一条线路 甲起点 单行线 甲控制点 乙目的地 乙的另一条线路 乙控制点 甲目的地 乙起点p151 (四)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 冲突分为:零总和冲突和可变总和冲突。前者双方是竞争性的,后者不是,如货运游戏等。 讨价还价 和协商 强硬的最初立场和逐步让步的策略。 二、社会影响 (一)定义 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六种社会力量: 奖赏的权力压制的权力 参照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专家的权力 信息的权力 (二)社会影响理论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来自他 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 人的数量、他人的重要性和他人的接近性。 1.他人的数量 周围人越多,社会影响越大 (怯场) 社会影响的另一个 规律:伴随着影响人数的增加,每一个人的影响 实际上在下降,第二个人的影响比第一个小,第N 个人的影响小于第(N-1)个人的影响。 2.他人的重要性 依赖于他人的地位、权力以及是否是专家 警官和邮递员 3.他人的接近性 接近程度 20米和面对面 (三)社会影响的表现 1.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 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 社会促进的原因: (1)他人存在 一般强化人们表现。但与任务性质有关 掌握的任务起促进作用 新任务起阻碍作用 (2)恐惧理论 害怕被他人评价 设置三种情境 被试单独工作 试验助手工作(促进作用) 双盲工作 (3)分心冲突 任务和新刺激之间产生冲突,激起增强 导致社会促进 噪音 闪光灯刺激对作业成绩的促进和损害作用 2.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 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在团体中,由 于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埋没在人群中,所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 感降低,从而不大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降。 掌声研究P156 社会懈怠的原因 社会促进情境中 个体是他人影响的唯一目标 社会懈怠个体是他人影响的目标之一 责任分担 3.去个体化 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 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去个体化现象是个体的自 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Le Bon发现激动的群众倾向于 有相同的感受和行为,因为个体的情绪可以传染给群体,这种现象叫 做“社会传染”。去个体化:认为在某些 情境中,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个体越来越难以意识到 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而是集中注意力于团体情境之上。 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 匿名性:匿名性是引起此现象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 匿名性 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 自我意识下降: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 自我意识下降 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 及所习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 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 三、从众、顺从与服从 一、从众 对于从众(conformity)这一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心理学家迈尔斯( Myers) 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Stephen Franzoi则把从众定义为对知觉到的团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尽管表达上有差异,但都指出了这一概念的实质, 从众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1.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 (1)谢里夫的群体规范实验 谢立夫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最早对从众行为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出生于土耳其的心理学家谢立夫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