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说明.docVIP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说明整理

新标准 新理念 新教学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说明 福建省厦门市金鸡亭中学 张亚玲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8课,属于先秦文化部分,教材内容有两个突出特点──容量大、综合性强:课文三个目录里包含了13个知识点,涉及了文字学、天文学、历法、医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24节气、诗人屈原作为教学的重点,一般介绍文字的演变和历法,省略了天文、医学、音乐等知识点。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载体而非教学目标本身。教师可以也应当从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出发,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处理。就本节课来说,内容标准要求──“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文字的演变”,而其他内容则无具体要求,教材处理的弹性是很大的。 (二)教材处理的标准 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出发,教材的处理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对促进学生发展有没有价值,二是学生会不会感兴趣,三是学生能不能学好。本课选择甲骨文、24节气、诗人屈原作为教学重点的理由是: 1.从学科知识的地位看,这三者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上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每个中华儿女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2.从学科的教育价值看,这三者在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3.从学生的需要看,这三者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井对学习语文、地理,了解风俗民情等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能较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堂的教与学是课程的实施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标是: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可以说,主体性和实践性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最显著特征。根据笔者的理解:(1)主体性的核心,正如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所强调的:教学的根本是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强调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生的道理和文化价值;(2)实践性的内涵,正如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心灵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与认识是在具体经济中发展起来的。针对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笔者认为主体性与实践性在具体教与学的过程中应体现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的联系,注意心灵和情感的体验。对此,本课教学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初步探究。 1.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发达,感性认知能力占优势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功能,通过提供形象的图画或视听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和氛围,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如运用图片来直观展示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书写工具的变化,用气势恢宏的屈原词和赛龙舟画面来渲染屈原的伟大。 2.针对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以获得肯定和成功的心灵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屈原这一知识点之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屈原,或谈谈自己对屈原的认识。由于对于屈原大家在小学时已有所了解,在课外读物中也较为多见,因此,学生个个争先恐后,都想一展身手。获得机会表现的学生,在同学的肯定和羡慕中获得满足;而暂时没有机会表现的学生则会暗下决心,广泛去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资料,以期有朝一日能一鸣惊人。 3.在教学中尽可能挖掘教学内容隐性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例如:补充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布置学生在课外收集与节气有关的谚语,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补充甲骨文的构字法,让学生了解自己天天都在接触的汉字的结构特点,从而减少错别字;借用现行农历来理解商代历法,学古也知今,引导学生去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 4.针对初一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自觉,常常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的特点,教学中尽量联系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认识。例如:突出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一脉相承,引导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汉字去认识古老的文字;用现行农历来反衬商代历法的先进性,通过收集与节气有关的谚语感受节气对现实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影响,并认识我国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创造力;把屈原与端午节联系起来。 5.针对初一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设计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并通过它来控制和调节注意力,激发主体参与的兴趣。例如:导入新课时设计了学生当考古学家猜刻画符号古人的意思的活动,学习甲骨文时设计猜字活动等。 如何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渠道拓宽,信息源头多元化,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仅仅通过知识量的积累而不是质的飞跃来考察学生是不明智的,因为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飞跃的知识不具备未来的迁移、拓展价值,对于学生的发展毫无意义可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