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作家从匍行到飞翔过程深度解析
一个作家从匍行到飞翔过程的深度解析 仵埂,陕西富平人,西安音乐学院教授。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2年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思想文化批评与文学艺术研究,专著有《受难与追寻》《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魂魄何系》;主编并撰写《影视鉴赏》。任陕西散文学会副会长、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会员。获陕西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荣誉称号;其理论作品《论作家的内心生活》《小说的伦理精神》等,获陕西省文艺评论奖、柳青文学奖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等。《影视鉴赏》一书,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教材奖。其专著《文学之诗性与历史之倒影》于2014 年1月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3年始,在中国文坛,甚至超出文坛而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界,几乎少有人不知《白鹿原》,少有人不知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成功,非同一般,中国批评界的名流大腕们,几乎众口一词,极尽对《白鹿原》的赞美肯定之语。当然,不能说一两声的异调绝对没有,有,但不管就其所持之论,还是所依之法,似乎都难以令人心底服膺
震惊于这样一部黄钟大吕般的巨作,在此后长长一段时间,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它的作者,追问:陈忠实何以能写出如此石破天惊的作品来?就陈忠实的创作而言,在《白鹿原》之前,尽管他已出版过几部中短篇小说集,但是却始终未能形成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还未脱尽“文革”中形成的模式套路;他的思想,还具有很深的被拘禁的僵滞印痕,但是,你想不到《白鹿原》竟这样横空出世,竟这样平地一座高峰,兀立眼前。它,出自陈忠实之手,你不得不惊讶震撼,觉得仿佛不是他写出来似的。在文学圈里,就有评论家在赞叹之余,借柏拉图之语说,《白鹿原》有如“神助”,是“神灵附体”之作。这样的话语里,既包含着对作品本身的由衷赞美肯定,也包含着对作家本人超常的艺术创造力的不解和困惑
一
邢小利的《陈忠实传》,令人信服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写出了陈忠实从一名业余作者,走向《白鹿原》辉煌高点的必然性。假如说,全书有一条线贯通的话,那就是邢小利的叩问和回答:陈忠实怎样从西安灞桥区白鹿原上的一个高中生、一个业余作者,一步一步走向了《白鹿原》。作者仿若抽丝剥茧式的探寻揭秘,一层一层向读者讲述回答这个问题。邢小利通过对陈忠实的人生道路特别是文学追寻之路的真实描述,对陈忠实数十年间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冷静分析,并将时代与个人、个人与文学这些对作家成长极为关键的问题紧密相扣,为我们揭示出了陈忠实由一个爱好文学的业余作者,如何一步一步蜕变重生成为史诗性大作家的艰难过程和艺术精神不断深化、艺术境界不断提升的历史。读完传记,心中疑惑顿释。对陈忠实的人生、对谜一般的《白鹿原》的破茧而出,豁然洞开,朗然于胸,得到了明晰的悟觉和判断。传主艰难攀缘的人生之路,达至个人辉煌顶点之传奇,使人内心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化蛹为蝶的陈忠实,怎样默默地将一种不可能变为一种可能,一种现实。传主这一艰难的蜕变,在阅读者看来,它已超越文学本身,提供了人生更为深邃的意蕴。这种生命的示范性意义,促使我们反观思考自己的人生,激励起我们内在的力量感,对读者来说,这是《陈忠实传》带来的更深层的意义和更丰硕的收获
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陈忠实并非神童,在童年求学生涯中,他还只是一个喜爱学习的学生,他倒是眺望过神童,偷偷阅读他的小说,那个他神往的少年天才是刘绍棠,人家在13岁就发表作品,16岁就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小说《红花》和《青枝绿叶》,因此而爆得大名。但陈忠实有着属于自己的13岁,那是苦涩之路。那年,他去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40多岁的班主任杜老师带领他和20多个学生,徒步到距家30余里的历史名镇灞桥投考中学,他是这批同学中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一个。这是他第一次出门远行。他穿的是平常穿的旧布鞋,30里的沙石路把鞋底磨烂磨透了,脚后跟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血浆渗湿了鞋底和鞋帮。他渐渐地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大家倒退回来,鼓励他跟上队伍,然而他们的关爱和激励并不能减轻他脚底的痛楚,他不愿讲明鞋底磨烂的事,怕穿胶鞋的同学嘲笑自己的穷酸,他不愿在任何人面前哭穷……他先后用树叶、布巾和课本来塞鞋底,都无济于事,他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以至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见邢小利著《陈忠实传》第14页。以下所引,只注明页码)就在13岁的陈忠实绝望之际,“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从他身边隆隆驰过,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哩,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突然间,“一股神力突发,他愤怒了,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人不能永远穿着没后底的破布鞋走路!于是,他拔脚而起,在离学校还有一二里的地方,终于追赶上了老师和同学。”这是传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