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元素在渔父诗中美学效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佛道元素在渔父诗中美学效果

佛道元素在渔父诗中的美学效果   摘 要:同一时期,同一诗人,同一境遇下创作出的两首渔父诗,会因分别融入佛家与道家两种元素,而产生相异的美学效果。本文将以柳宗元的两首渔父诗为例,浅析佛道元素为渔父诗带来的不同的美学效果 关键词:渔父 柳宗元 佛家 道家 美学 《江雪》和《渔翁》同是渔父诗,同是柳宗元任永州司马时期所作,但由于诗人使用了佛道两种不同的元素,两首同一诗人笔下同一题材的诗作产生了相异的美学效果 一、两首渔父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思想体系 在创作背景上,两首渔父诗都属于迁谪文学,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任永州司马时期释闷所作。此时的柳宗元政治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内心积怨,而被迫寄情山水。因而,这两首渔父诗作为柳宗元永州时期所作的山水作品,融入了柳宗元内心的孤寂、痛苦甚至绝望 在诗人的思想体系上,柳宗元的思想体系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即儒释道三家并取。在对待三家的态度上,作为传统士大夫的柳宗元虽对儒家思想特别尊崇,却与他同时期尊儒反佛的韩愈截然不同。他兼采百家学说,对佛家、道家有明显的偏好。在佛家方面,柳宗元一生“好佛”:幼时因家庭环境而盲目好佛;从政时期因政治原因而附会时尚;贬官后又自觉自发地求佛悟佛。面对“灭佛”思想,他甚至提出了“统合儒释”的主张{1}。针对道家,他更是认为儒道绝无根本上的矛盾,在学术思想和政治行为上都表现出融合儒道的倾向{2} 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思想体系对这两首诗的美学效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江雪》中的佛家元素与佛教思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的前两句,诗人便先用“千山”“万径”为这幅垂钓图勾勒出大背景。如果说,“千山”和“万径”是浩大的远景镜头,那么紧挨着他们的却是“鸟飞”和“人踪”这样细微的近景镜头。可对于在“千山”和“万径”映衬下已是渺小的“鸟飞”和“人踪”,诗人又用“绝”和“灭”来形容。这就好比拉近的镜头突然失去了焦点,被迫再一次拉远:由“千山”“万径”的大背景聚焦到小元素“鸟”和“人”直到小元素也消失不见,最终又只剩下一个“千山”“万径”的大背景。从画面切换角度来看,这种镜头的骤近骤远和聚焦点的突然消失为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失衡感与落差感。读者面对自身力量无法左右的快节奏画面切换容易被激起万事万物转瞬即逝的无常感。这正是佛教美学发生的心理基础。从整体画面来看,这种“绝”“灭”生命迹象的勾勒,塑造出了一种“同山”的环境。在中国文人山水画中很少见只由土石组成,不生一草一木的“同山”,但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这种“同山”环境却是常用的背景。在印度佛经中常有枯木“同山”的背景描写,印度电影中也常将只由白沙组成的绵延的“同山”作为背景。而在受到佛教中禅宗思想影响的日本,更是衍生发展出了枯山水的园林艺术。这种气候恶劣、寸草不生的“同山”正是佛教的典型意象。另外,“绝”和“灭”更是证实了《江雪》中暗含的“梵”意。“梵”的本质可以用“寂”解释,而“寂”代表着“灭”。与尚可“生有”的“无”相比,“绝”和“灭”更加带有佛法意味的超脱尘世的空。与消除生命迹象的“同山”相伴,“绝”“灭”更是让整首诗都超离尘世,达到精神上飞升的佛家境界 在这个灭绝一切生命力的背景下,这首诗中唯一的生命体,诗歌的主人公出现了。他以一种“孤舟”“独钓”的方式出场。此时,前两句最终落脚的远镜头再一次被拉近到渔翁这个点上。这个带着蓑衣斗笠泛着一叶孤舟的渔翁顿时和之前“千山”“万径”的大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来诗作中将人置于广大的自然背景之下总易使人产生一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凄凉与悲伤。然而,这种人世间的凄凉与哀伤却被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全部冲淡。“独钓”是一种对俗世的排斥,一个“独”字表明了与俗世决裂的态度。超离尘世,再一次表现出佛家思想的影响。而“钓雪”则使渔翁和满山满江的雪融为了一体。这使得渔翁的形象不再渺小,因为渔翁和景物融为一体,渔翁便是这广袤的雪景,山水便是这孤傲的渔翁。在某种意义上,渔翁和环境的相互映衬,类似于佛语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佛理意味。而“寒江雪”充分解释了前面景物“绝”和“灭”的原因。同时一个“寒”字使这种空寂的视觉效果蔓延至触觉,令人生寒 三、《渔翁》中的道家元素与传统隐士思想 “渔翁夜傍西岩宿”,《渔翁》第一句看似寻常,只是描写了渔翁晚上的住宿休息。然而到了第二句“晓汲清湘燃楚竹”,时间已至清晨,仍然是日常生活,却写出一种超脱潇洒的情趣。本是“汲水”“燃薪”,而柳宗元却描绘成“汲清湘”“燃楚竹”。“清湘”和“楚竹”是明显的道家元素或者中国传统隐士元素。它们虽有一种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情趣,但又起到很强的文化提示作用,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在湘地投江的楚国大夫屈原以及众多洁身自好的隐士。与古今君子或者隐士为伍,虽是不同流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