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2017届复习讲义第2讲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ppt

中考物理-2017届复习讲义第2讲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物理-2017届复习讲义第2讲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特别提醒】 (1)月亮不是光源。 (2)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成像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 【特别提醒】 (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图形。 (2)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会感觉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这一过程中人的视角变大的缘故,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例1】(2016,威海)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点拨】“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B 【方法归纳】辨别生活中光现象类型时,应抓住“介质”和“方向”两个关键点,若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则为折射;若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不变,则为直线传播;若光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会改变,则为折射;若光射到两种物质介面上,且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则为反射。 【例2】(2016,达州)身高1.70 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像高为________ m。 【点拨】因为李洋同学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 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 m×2= 2 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像高仍为1.70 m。 【答案】2 1.70 【方法归纳】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对称。 【例3】(2015,泰安)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点拨】该题有两种作图方法,方法一: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图。步骤:①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确定虚像点S′;②作虚像点S′的对称点S,确定发光点S;③过发光点S作入射光线。方法二:利用反射规律画图。步骤:①过入射点作法线;②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其交点为发光点S;③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虚像点S′。 【答案】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归纳】方法一作图比方法二更准确、简便、快捷,建议用方法一作此类光学图。注意: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要画实线,用箭头表示传播方向,不是实际光线(法线、虚像、反向延长线等辅助线)用虚线,且法线与界面垂直,要标垂直符号,为表示实像和虚像是对称点,实像、虚像要标上字母或箭头。 【易错易混】 1.不能忽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2.画光线时不能忘记带箭头或箭头方向(光的传播方向用箭头表示;同时还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画实线,法线、光的反向延长线画虚线)。 3.不会作物体经平面镜所成像(作图时利用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注意实线和虚线)。 4.误认为平面镜成像远小近大(平面镜成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远小近大)。 【例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当人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变大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D 【图片与命题】 命题点 1.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量角器、硬纸板2块、激光笔、_______。 2.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 3.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纸板和镜面______,否则,纸板上不能显示反射光线。 4.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上的光线上描两点,连接并标上方向。 5.“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把一边纸板向前或向后偏折,观察纸板上面是否显示光线。 6.光路可逆的探究: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 7.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平面镜 刻度尺 显示光路 垂直 命题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这样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另一侧的蜡烛,_______________。 2.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原因:方便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关系。 3.让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 4.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 5.用烛焰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烛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观察。 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不垂直 6.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环境较暗,像相对就明亮些,实验效果更明显。 7.在虚像处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断成像的______。 8.方格纸(或直尺)的用途:更好地比较像和虚像到平面镜的___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