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孟子 两章》课件.ppt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孟子 两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孟子 两章》课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一座)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 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天时 而 环 攻 之 地利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攻城: 守方 守城: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粮多 守方 地利 攻方 委而去之 人和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主张(结论) 施行“仁政” (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排比 论点范围 反馈练习(2001年佛山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整篇课文给出作为文段)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 B寡助之至 至: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 D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 C D 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画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威天下……”这三句)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C B 作业:1、熟记注解(明天小测) 2、背诵课文 3、完成《掌握语文》P84—85 1—9题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结(1)用双重否定句排比,排比有力;(2)用层递排比,更具气势。体现了孟子政论文的特点:气势磅礴,有很强说服力。 论证语言 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法家拂士 (quǎn) (yuè) (gé) (bì) * * * * * * * * * * * * * * * * * * * * *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孟子>>一书是他及他的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作者简介: 名 ,字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家、 家。他是 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幻灯片 6 孟子 孟子 名轲,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什么内容,换言之,你知道中考文言文会考察哪几大方面的内容? 一、解词:重点实词 典型虚词 二、翻译句子(重点句) 三、文章的理解分析(课文主旨、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 四、默写名句 全班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几个字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