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第六讲 观察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科学第六讲 观察分类

* *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1、观察 2、实验 3、种植与饲养 4、分类 5、测量 6、信息交流 7、科学游戏 8、早期科学阅读 一、观察: (一)涵义: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观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保证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运用多种感官直接、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特性,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是幼儿经常运用的学科学的方法。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 接 观 察 特点:是观察者用感觉器官对观察对象进 行观察,形成直接经验知识, 存在问题:存在局限性,有时还有错觉(受感 官的局限性影响) 间 接 观 察 特点:使用观测仪器对进行观察 优越性: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提高观察速度、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 存在问题:1.不如直接观察生动、简便易行 2.仪器发生问题,可能导致观察失误 3.观察不能改变或控制对象 (二)类型: 按对象分:个别物体观察、比较性观察; 按时间分:间或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按空间分:室内观察、室外观察。 (三)指导: 1、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2、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4、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典型观察法。 试论观察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1)观察法能帮助发展感知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儿童经常运用各种感官与自然环境接触,如通过视觉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通过听觉感觉物体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通过味觉品尝物体的各种味道,通过嗅觉感受各种物体散发的气味,通过触摸觉感受各种物体的质地等。同时,观察可提高儿童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从而培养儿童运用感官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能力。 (2)观察活动为儿童提供了直接与周围世界接触的机会,使儿童获得最直接、最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经验,把儿童带入学科学之门。儿童通过观察不断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进而激发儿童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不断积累经验,为形成科学概念奠定了基础。 典型论述题: (3)观察法是学习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能,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观察对象,儿童可以学到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4)观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仅能提高感觉器官的机能,还可以锻炼大脑皮层,促使儿童智力发展,如在观察活动中,儿童积极交流信息、发现和思考问题、促进语言的积极化,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儿童在丰富感性知识并进一步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从而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师引导下,促使儿童注意力从不能持久、不易集中向较持久和集中发展,从而较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观察还能激发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儿童在观察和探索周围世界时,还会发现并提出许多问题,并努力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如:“为什么用红灯和绿灯做交通信号灯?”“用枝条能长出(繁殖)小花苗吗?”等等,从而促进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及探索能力的发展。 请你设计和组织一个学前儿童的科学观察活动。 活动名称:铁的温度。 活动要求: (1)让儿童通过触觉感受铁的温度,并如实地表达出来,引导儿童注意不同儿童的观察结果是不是一样。 (2)激发儿童主动探索铁的温度不同的秘密,知道铁是传导体,能传递热量。活动准备:找一块冰凉的铁片组织形式为集体活动,让儿童坐成一个圆圈。 活动过程: 一、让儿童感觉并表达对铁块的温度的感觉。 (1)教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块铁片是热的还是凉的,看看谁能如实准确地回答出来。”一块冰凉的铁片在孩子中间传递着,每个孩子都放在两手中间感觉一下,并表达他们的感受:“很凉、很凉。”“像冰一样。”“凉凉的。”“凉的。”当传递到某个孩子时,随后的孩子的表达发生了变化:“不凉。”。“一点也不凉。”“和手差不多。”“有点热乎。” (2)教师:“刚才蒙蒙(第一个小朋友)和小明(最后一个小朋友)拿的是同一块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引起儿童进一步的思索和探究,教师引导儿童注意到铁片的温度在逐渐增加。 典型应用题: 二、引导儿童认识到铁的温度增加的来源。 (1)教师:“这块铁片从凉到不凉到有点热乎,温度在不断增加,请你们想一想,它的热量是从那里跑来的呢?”儿童进行讨论,表达交流。 (2)教师:“你们把自己身体的热量传递给了铁片,这块铁片从你们身上偷走热量,那么,你们想一想,它是一个什么物质,才从我们身上偷走了热量呢?”儿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