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乡李晶教学设计(详案)
《归园田居》《终南别业》教学设计
安乡县北河口中学 李 晶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首诗歌通过鉴赏能力重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法学法:
诵读品味联想想象
教学过程: 《归园田居》【学习目标】
1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感受
3.鉴赏诗歌,理解作者不与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其隐士情怀。
【】
1.导语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三大流派:儒、释、道。这三种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和现实人生。儒家文化以孔子的思想学说为基础,认为人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生活,主张积极有为的人生;释家文化起源于印度佛教,受释迦牟尼思想的影响,认为现实是黑暗的,人生是虚无的,因而人应该消极避世;道家文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旁观世界,游戏人生,认为人应该混时度日,无为无用。这三种文化可以简单呈示为(字幕):
儒家:入世
释家:出世
道家:混世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从古至今,造就了一批批仁人志士、热血英雄;而释、道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作为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它们也孕育了无数能人高士,这之中有高僧,有仙道,有真人,有隐者。我们今天有幸学习两首“隐者诗”,老师想和同学们一道,共同走进隐者的生活,了解隐者的精神世界。
“隐者诗”:《归园田居》《终南别业》(字幕显示)
我们先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2.复习《饮酒》,引入《归园田居》的教学
(1)师:在七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大家还有印象吧?还能背诵吗?好,齐来!
(2)齐背之后,教师直接表述: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归耕退隐之后悠闲自得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田园风光的热爱。而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归园田居》与《饮酒》诗在意趣上当有互通之处。希望刚才对《饮酒》诗的复习有助于我们今天《归园田居》的学习。
(二)指导朗读
1.布置学生自读全诗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自读全诗。朗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节奏和语速。
2.点学生朗读,并请学生点评。得出诵读要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3.正音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huì, 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lù沾zhān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4.划分朗读节奏: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听朗读录音
(四)学生齐读
(五)理解诗意(板书))①南山,泛指住地南面的山。本诗中的“南山”特指庐山。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靠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也称匡山,庐阜。其山九十余峰,蜿蜒连接,以大汉阳峰最高,海拔1474米主峰汉阳峰东西两侧为大断裂,雄伟壮观。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② 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③长:生长,增长。(略作强调“不要读成cháng”)
(3)试着让两个学生各自翻译,并略作点评。
(4)字幕呈示译文。
参考译文:
我在南山下播种了豆子,豆苗长得稀少而野草长得茂盛。早晨起来到田里去清除杂草,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到家去。田间小路本就狭窄,可两旁野草还在生长,傍晚时野草上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服被沾湿了没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足够了。
2.细节赏析(板书):指就诗歌的某些细微处进行质疑问难,品味鉴赏。
(1)教师引导赏析
师:对于诗歌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那还是不够的,只有做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深入把握,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先赏析本诗的某些细节,由于是初次尝试,所以老师这里替大家预设了几个问题:(以下三个问题用字幕同时呈示,可以让学生各自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由小组推举代表发言,然后学生点评,最后老师点评,并给出一个较好的说法)
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从这两句诗来看,诗人耕田种地还是很勤劳的,如此勤勉,为何还有“草盛豆苗稀”的情况出现呢?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应该是诗人偶一为之的行动,这一天,兴致来了,就下地干活,一直干到天很晚了也还快快乐乐。而更多的时候,诗人应该是懒得干农活的,因此才有“草盛豆苗稀”的常态出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陶渊明归耕生活的懒散不羁,自由自在。)
②“夕露沾衣”作者是否觉得是一件高兴的事?你认为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露水打湿衣裳应该不是让人很高兴的事情,这一细节描写可以让人联想到农耕生活某些让人厌烦的地方,如起早贪黑,沾湿衣服,弄脏手足,使肢体疲劳等等。但即便有这些不如意,也不算什么,“不足惜”,自在简单的生活比官场的复杂诡谲还是要好,只要能远离官场是非就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