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中医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课件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对银屑病的基本认识 近10年中医治疗银屑病的文献分析 各地治疗经验简介 我科治疗银屑病的方法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基本认识 中医文献对其病名及症状特点都有具体的描述。 隋?《诸病原候论》中叫“干癣” 明?《证治准绳?四疡医》又称“蛇虱”。 清? 《医宗金鉴》说“白疕(bǐ )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故由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基本认识 建国后以赵炳南、朱仁康、金起凤为代表的北京中医学界均认为血热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患者多为素体血热,复因七情内伤,致气机壅滞,郁久化火;饮食失节,致脾胃受伤,郁久化热;或外受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肌肤,使内、外合邪所致。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基本认识 本病早期红斑明显,随着病程迁延皮损色转暗红,脱屑增多的特点符合中医血热、血瘀、血虚风燥的认识。 从血辨证被多数中医皮肤科大夫接受。 对于疗效的持续追求促使医生寻找新的辨证思路。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基本认识 以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为核心,经络系统沟通其间,气血津液灌注其中,构成中医大夫眼中的人体模型。 可以通过不同的辨证方法来认识银屑病,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基本认识 气血辨证(血瘀 、血瘀风燥 、血燥 、血虚 、血虚风燥 、血热 、血热风燥 ) 脏腑辨证(肝肾不足 、脾虚毒恋) 六淫辨证 (风湿 、湿热 、湿毒、湿热蕴毒 、风热 、毒热 、火毒 ) 卫气营血辨证(毒热伤营 ) 经络辨证(针灸与放血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基本认识 过多的辨证方法也有麻烦,众说纷纭,太过驳杂,不好统一认识,容易给人造成困惑。 过于关注个体的差异(因人、因时、因地),导致忽视“都患有银屑病”这一共性,对银屑病本身的疾病演变规律研究不足。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基本认识 新动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以血的辨证为基础 ,银屑病病在血,当出现其他兼夹症状时可参合其他辨证方式 。 如有感染因素者兼用六淫辨证 ,如毒热证 、风寒证 、风热证等 ;有精神神经因素者,兼用脏腑辨证 ,如肝火亢盛 证 、心 火炽盛 证等 ;有 内分泌因素者 ,兼用 经络辨证或脏腑辨证 ,如 冲任不 调 证 、肝肾 阴虚证等 。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文献分析 文献库:睿医文献 检索策略:题名:银屑病+关键词:中医 时间:2005-2015 结果:431篇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文献分析 取源于地市级以上医院或大学附属医院的文献,剔除个案报道、综述类文献。 结果:186篇 包含临床观察、实验研究、中医基础研究、专家经验等。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文献分析 临床研究:临床观察报道121篇。 专家经验:各地专家经验体会29篇。 实验研究:观察各种实验室指标的变化18篇。 基础研究(中医):关于中医理论的在银屑病认识中的应用18篇。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文献分析 临床观察多,专家经验多,基础与实验少的特点基本反映了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现状。 更多还是以师承或专家权威的方式指导临床实践。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文献分析 临床研究文献中以血为辨证要点占主体地位,针灸、放血与走罐、穴位埋线也有应用。 实验研究观察的精细指标如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L-2、TNF-a等与中医理论无法联系(中西医结合的困境)。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文献分析 理论研究以经文解释证明理论,还缺乏临床的支持。从目前看以“血”为核心的辨证施治方法疗效还是比较可靠的。 作为经验医学的中医,还很需要专家经验。 专家经验-张志礼 将该病分为 血热型(进展期):凉血活血汤加减 血燥型(静止期):养血解毒汤 血瘀型 (顽固型) :活血散瘀汤 湿热型(渗出型):除湿胃苓汤加减 热毒型(感染相关):银翘散加减 寒湿型(关节型): 脓毒型(脓疱型): 毒热型(红皮): 专家经验-陈凯 陈凯 师从我国著名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学习10余年,身得其传,是赵教授学术思想的系统继承者和积极传播者。 夏季型为春、夏季发病较重者 冬季型为秋、冬季发病较重者 普通型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专家经验-陈凯 夏季型:认为夏性炎热, 适此时而发病多为不耐夏之炎热之气者, 由此推知其为内热过盛者, 大多为血热。 凉血活血汤:生槐 花30 g, 白 茅根 15 g, 生地 10 g, 丹皮 10 g, 赤芍 10 g,银花 15 g, 连翘 10 g, 竹叶 10 g。 专家经验-陈凯 冬季型:冬与寒气相通, 主凝滞与收敛, 适此时而发病者多不耐冬之寒气, 患者多为阳气不足或者气血不足者。 芩连四物二仙方: 仙茅 10 g,仙灵脾10 g ,肉苁蓉 10 g,黄芪 3 0 g, 熟地 10 g, 当归 10 g,川芎 10 g,黄芩 6 g , 黄连 3 g,黄柏 6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