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的儒学思想集中体现在“礼”和“仁”两大范畴。 “天下无道”,治国之本在于“为国以礼”。孔子所说的礼主要是周礼,而周礼又是从夏、商之礼演变而来。 礼的实质是一种赖以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和秩序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孔子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代表了孔子的价值体系。它既是一种道德情操,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仁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仁的基础是“孝梯” , 就行仁的途径而言,则是“为仁由己” , 孔子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这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和情操,也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 孟子着重讲仁,把孔子仁学思想发展到极致。他继承发扬了孔子“为仁由己”的思想,凸现“心性”,大大强化了儒学的“内圣”走向。 孟子确信人通过自我努力可达至善,体现天道。这是仁为人性所固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表现为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天道则是“仁”与“人”的统一,“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因此,人只要能够保存本心,涵养善性,就能成为善人,并与天道相通融为一体。即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开创的心性论学说对宋明理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从“人皆可为尧舜”的观念出发,孟子十分注重个体的自我修养,孟子一方面强调修身需要“反身而诚”、“反求诸己”等一系列“存心养性”的内修功夫,“养心莫善于寡欲; 另一方面重视环境对道德教育、人格培养的作用。孟子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具有“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即使“舍身取义”,也在所不辞。 “仁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民本”思想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在孟子看来,既然人皆具有“不忍人之心” , 只要把这种人性固有的善性发扬光大并进而扩充到社会政治领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即为“仁政”。 “仁政”是建于“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之上的。因此,孟子还大力倡导制民之产、轻刑薄税、善教得民、听政于民、与民同乐等。他主张“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深远。 荀子(约公元前 298 一前 238 年),在早期儒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荀子十分尊崇孔子,但指斥孔子死后的许多儒家派别为“贱儒”、“俗儒”,对孟子学说也不以为然。 荀子思想的主要特色是综合百家、调和儒法,在儒学中独树一帜,主要体现在 《 荀子 》 一书中。 荀子认为只讲“礼义”,不重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足以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是强调整体的礼法纲纪,他提出“礼者,法之大分也”主张既隆礼,又重法,“援法入礼”。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卓越命题,发前人所未发,为中国传统哲学注人一股强劲活力。 从孔子到孟子直至荀子体现了原始儒学的基本发展脉络。如果说,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以“内圣外王”为宗旨的话,那么,孟子主要继承、发挥了儒学的“内圣”方面,注重的是个人通过内在修养实现圣贤人格,荀子主要继承、发挥了儒学的“外王”方面,注重的是推行王道于天下,成就事功。 * *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一种是理论形态的,是指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是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道德规范; 另一种是习俗形态的,是指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体现或表述出来,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与奉行的习俗性规范。 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 在中国伦理史上, 《 尚书 》 把人的美德概括为九项: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孔子在总结以往道德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第一个比较完备的道德规范体系。 他以知、仁、勇为“三达德” , “三达德”展开为孝、礼、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谦、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四母德,演绎出”‘五伦十教”,即,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孟子以后,仁、义、礼、智成为代表传统道德精神的“中国四德”。 汉代董仲舒抓住了五伦中最重要的三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