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扬州慢PPT概要

扬州慢 姜夔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斜阳下的 五亭桥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何园 解题: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知人论世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写作背景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读:读准字音 霁:jì由雪转晴。怆然:chuàng悲伤的样子。解鞍:jiěān解下马鞍,表示停驻 。荠麦:jì野生的麦子。都:dōu。豆蔻/青楼:美好的诗句。 “黍离”意象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为停留。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的池苑,伐去的乔木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渐渐进入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吹起,这些画面都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有“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难以表达这悲痛之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是每年知道它替谁开花繁生呢! 二读:疏通词意 “红药”意象 红药,也称为芍药,芍药花作为一种意象符号,最早见于《诗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的另一个源起,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