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投资学课件概要
第七章 行为金融与非线性分析 第一节 证券投资的行为金融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为金融与非线性分析的基础知识,行为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与启示和证券投资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第一节 证券投资的行为金融分析 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 (一)行为金融的界定 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理性人”假设,行为金融学研究侧重于从人们的心理、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 我国学者饶育蕾(2010)的定义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行为金融学的内涵:“行为金融学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理论。它吸收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有关人类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假定的基础上,研究市场参与者的实际决策行为,解释金融领域的各种现象。 (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阶段 1.早期研究追溯 (1)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19世纪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和苏格兰著名学者查尔斯?麦基(Charles Mackey)的《非凡的公众错觉和群体疯狂》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和“空中楼阁”理论。 (3)普莱尔(Purrell)是现代意义上行为金融理论的最早研究者,在其《以实验方法进行投资研究的可能性》(1951)论文中,开拓了应用实验方法将投资模型与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相结合的金融新领域。 (4)1972年斯洛维奇(Slovic)的《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意义》一文,为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 2.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 这一阶段(从1960年至80年代中期)的行为金融研究以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为代表。特沃斯基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模型基本假设相冲突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会计和过度自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特沃斯基和卡纳曼(1979)共同提出了“前景理论”,使之成为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但是当时的行为金融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此时EMH风行一时,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研究人的心理、情绪对金融研究的影响是不科学的。 3.金融学行为金融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市场不断发现的异常现象引起金融学界的注意,关于股票市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证发现了与理性人假设不符的异常现象,例如,所谓的“一月效应”、“星期一效应”、股权溢价之谜、封闭式基金折/溢价之谜、小盘股效应等,大量的证据表明许多金融理论还不完善;再加上期望理论得到广泛认可和经验求证,所以这个时期的行为金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该时期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家包括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和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等。 4.行为公司金融和宏观行为金融阶段 21世纪后,行为公司金融(behavior corporate finance)日益受到关注,对公司金融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行为公司金融认为公司管理层的非理性与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对公司投融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谢弗林(Shefrin)是该领域的主要推动者。 (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行为金融学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有: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等,形成了独特的行为金融学研究方法集。 1.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1)自然实验法 (2)实验室实验法 2.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3.测验法(Measurement method) 4.调查法(Investigation method) (1)问卷法 (2)谈话法 二、典型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偏差 (一)化繁为简:启发法 1.代表性启发法:(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在使用启发法时,首先会考虑到借鉴要判断事件本身或事件的同类事件以往的经验即以往出现的结果,这种推理过程称之为代表性启发法。 2.锚定与调整启发法;股民在预测股价时,往往会先对股票的价格作出一个粗略的估计(锚定),亦即锚定值;然后根据进一步的信息进行调整,形成比较理想的判断,这就是所谓的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3.可得性启发法 (availability heuristic):在使用启发法进行判断时,人们往往会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并认定这些容易知觉到或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现,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这种判断方法称为可得性启发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