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解读

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提倡间断放尿,尽量避免持续开放。 (挛缩膀胱除外)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不必要的留置尿管,多余的留置,1秒都多。 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充盈状态下拔管!)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强化冲洗效果。 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常规使用含抗菌药物或消毒剂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 常规更换导尿管预防感染。 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拔出或更换导尿管时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集尿袋常规加入抗菌药物。 常规筛查和治疗无症状菌尿。 不推荐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 * * * * * 已拔除导管结果解释 导管尖端 外周静脉血1 外周静脉血2 结果判定 + + + CRBSI可能 + + - - + - 培养为金葡或假丝酵母菌且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 + + + - - 导管定植,不是感染 - - - 不是CRBSI 四、 CLABSI感染预防要点。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氯已定皮肤消毒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 抗菌导管 插管后的护理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须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足够大的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推荐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消毒液),自穿刺点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范围应>15cm,待其完全自然干燥后,方可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插管部位选择 部位 优点 缺点 锁骨下 静脉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最低;血栓发生率最低;患者舒适;肥胖者有骨性标志 气胸的风险较高;出血部位难以压迫;从皮肤到静脉通路较长(从肥胖者考虑);严重肺部疾病、凝血病是禁忌症 颈内静脉 容易控制出血;气胸不常见;可笔直穿刺进入锁骨下静脉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患者难以插管敷料不好保持;颈动脉穿孔比锁骨下静脉更常见;血栓发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肥胖患者不好定位 股静脉 快、容易、成功率高;气胸零风险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高;不能进行中心静脉监测;股动脉穿孔比锁骨下静脉更常见;血栓发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难以保持插管部位无菌;患者活动受限 首选锁骨下静脉 无菌操作前准备 手卫生、无菌手套、口罩、 帽子、无菌手术衣 用2%洗必泰局部消毒 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