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的学习和情感体验的统一.doc

散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的学习和情感体验的统一.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语言的学习和情感体验的统一 散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陈隆升(主持人):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织了一场互动讨论会,就“散文教学中的PCK”的核心内容,即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散文情感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我们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专家于龙博士,上海市卢湾区小学语文名师陈蓓蓓老师一起参与我们的讨论。今天讨论的话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讨论分析当前小学散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教师如何吸纳并改进自身的散文教学PCK。陈老师,您来自一线,有长期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关于教学知识,最有发言权了,请您先来谈谈。   陈蓓蓓:好的。散文是文学的一个重要体裁,在小学阶段却很少提散文两个字,我们大多只告诉学生这是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文章。在教学中通常让学生把握两点,一是体验散文的美,教会学生如何去积累好词好句好篇章,二是让学生能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在理解字词和文章大意之后,让学生明白一种道理、获得一种启示,或者进而理解文章赞美了一种怎样的品质。我个人认为,散文教学时应该教出散文的特点。散文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如何去挖掘为文者的一种体验,并在课堂上努力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在这里,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散文情感体验的理解,二是在教学中如何把这种体验传递下去的问题。在对体验的理解上,通常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容易支离破碎,提取某一个词、句子来深入挖掘,并通过一些练习、说话、朗读等方式来实施,从课堂气氛看是热烈的,学生的思路也似乎很活跃,但往往这样的课堂未必能与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未必能真正沿着学生的已有体验推进学生在学习散文过程中的一个情感连续变化,形成真正的体验。第二个是文本中有人物的出现,人物本身有一个情感,而为文者(即作者)也有一种情感。在教学中容易走偏,往往去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而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越来越远。这些是对于情感体验的理解上的问题。在情感体验传递上也会存在问题。老师在教学前一定会深入解读、挖掘文本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一旦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就急于把这些自己的体验直接告诉学生。希望把学生拉入到自己的情感体验轨道上来。表面上是学生在体验,而实际上还是教师在拉着学生走。这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散文情感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于龙:刚才陈老师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散文中人物的情感,一是散文作者的情感。我认为可能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学生被文章打动,会产生一种共鸣,即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情感的高度一致,这时我的情感就是你的情感。而更多的情况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与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会有一定差距。当我们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散文作者的情感,这时的学生可能更像一个冷静的客观的读者,具有一种读者身份。这就使其阅读体验有一定差距。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散文情感实际可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引领学生去体验。例如黄玉峰老师教《老王》一课,花了20多分钟给学生讲他自己对文章的体验和认识,而这种体验和认识与作者杨绛的情感和认识是完全不一致的。讲完之后,他问学生,是否赞同他的看法。马上就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反对他的看法,说老师的看法太偏激了。接着就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这样各种各样的体验都出来了,围绕文本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另一个方面是怎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文章时的情感体验。   陈蓓蓓:我听了于教授的发言,有所感触。贾志敏老师在《给予树》中有一个精彩的说话训练,即让学生说说“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训练不仅是一个说话训练,同时也是非常有指向的增进学生智力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迅速内化,课堂效率高,对情感体验逐层递进,这条线是非常清晰的。我在这里想进一步说的是,学生课前的体验与课后体验的延续性问题。这是三年级下的一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已经教会学生如何去预习,读懂字词,划出不懂的句子等。三年级下的这个单元是要教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来认识字词,理解句子。例如《给予树》课后练习一就是预习作业,一是读一读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是能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如愿以偿”、“沉默不语”两个词。既然学生通过预习有了这样一个体验基础,接下来在课堂上是不是就应该沿着这样一个预习成果往后延续。这是一个预习与课堂学习之间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课堂学习与课后延伸的问题。贾老师在后面有一个摘卡片的活动,这实际是一种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的文章给学生去阅读。贾老师在这里推荐了三篇文章,一是小音乐家扬科的故事,一个是凡卡的故事,一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文章是四五六年级的课文。我想说的是,第一是课内的课文作为延伸拓展的文章是否合适,第二是这些经典作品都有共同的特点,写的都是贫寒中的故事,是否推荐是都应该是这样的故事。加上现在的学生对这些故事背景比较陌生,难以理解,不能深切体验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