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观课件概要
人文主义的“全人”理想 (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意大利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一览表意大利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一览表.doc * * * * * * * * * * * * * * * * 教育观 一、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二、科学主义教育观 三、人文主义教育观 一、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二、科学主义教育观 相关概念解读科学主义教育相关概念图解.doc 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教育,以发展学生认识与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教人辨别客观事实,揭示客观规律并用之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这种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片面强调其重要性就会走向科学主义教育。用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来研究教育活动就产生科学教育观,科学教育观走向极端就是科学主义教育观。 科学主义教育观是以实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教育的功利性与实用性,重视科学教育,主张教育应该以社会需要为本,因而一切教育活动均应围绕社会的需要来展开。 教育科学化思想 教育科学化思想产生于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带来的自然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巨变使得自然科学逐渐摆脱了神学束缚,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征服和控制自然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一些科学家洞察到科学的实用价值及其教育意义,并积极倡导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当时出现的许多专门的科学社团则是推动科学知识传播和推广的主要机构。这也是近代科学教育的萌芽。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弗朗西斯·培根和勒内·笛卡尔。 培根与笛卡尔科学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比较 知识观 科学方法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影响 培根 经验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源于经验和知识的现实功用;认为一切知识的目的是赋予人征服自然的力量;提出全面的知识体系。 经验归 纳法 知识传授上,侧重实科课程,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感性经验的获得。 主张知识的学习采用经验归纳法,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从具体经验加以归纳分类到一般经验的过程。 作为“科学教育之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夸美纽斯、洛克等教育家的实在论教育学说,为近代教育的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笛卡尔 理性主义知识观。强调理性的作用和对先验的一般公理和原则的获得,打破了非科学的知识权威。 数学演绎法 知识学习上,侧重数学、哲学和文科课程,强调理性思维的批判意识。 主张学习知识应采用数学演绎的方法,从少数不证自明的公理演绎出知识体系。 笛卡尔本人虽不是教育家,但却是是教育思想自由化的伟大根源之一,彰显了人类理性的巨大力量。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进化论的提出,强调科学知识,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已成为时代的精神。经过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生物学家赫胥黎等人的宣传和倡导,科学教育思想逐渐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科学进入了学校课程,成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兴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科学教育运动。 斯宾塞的教育科学化思想 斯宾塞认为英国学校教育中学生所学的知识除了读写算外,大部分都同生产活动无关。学校课程忽视科学知识的学习。据此,他提出了“教育预备说”的观点,教育应该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学校应进行科学教育,学生应学习科学知识。因为“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他认为知识的价值可分为“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两种,实用价值优先于装饰价值,按照知识的价值次序将知识分为:关于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关于获得生活必需品养活自己的知识;关于家庭幸福所需要的知识;关于社会福利的知识;关于培养各种艺术爱好的知识。 赫胥黎的教育科学化思想 赫胥黎在《自由教育,到哪里去找?》一文中,对古典教育忽视科学问题进行严厉的批判。 强调科学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教育。但是他反对单纯的自然科学的学习,主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 赫胥黎指出,学校在重视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经验,学校要让学生获得一般的科学知识,并且要能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 形式主义教育观: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主义教育观: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ZT 0142-2010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pdf VIP
- 高三读后续写题库练习题55篇(含范文解析).pdf VIP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pdf
- 中国漆包线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docx
- (周髀算经.doc VIP
- 自然拼读 phonics kids book3双字母组合发音.pdf
- 课题申报参考:大数据赋能下高职学生画像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路径研究.docx VIP
- 2024年职业技能测试题库500道及答案(全国通用).docx
- 医疗器械内勤工作总结.pptx VIP
- 课题申报参考:高质量充分就业背景下坚毅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实验、追踪及干预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