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教师在音乐活动组织中的惯用语 .doc
浅析教师在音乐活动组织中的惯用语
[浅析教师在音乐活动组织中的惯用语] (张晓勤/江苏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不少教师在组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时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教案备得那么详细,教具准备得那样充分,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们的反应常常超出我们的预期和要求? 通过分析,我发现这种现象大多是因教师组织活动时惯用语使用不当造成的,浅析教师在音乐活动组织中的惯用语。
惯用语一:“你们……真是太好了! ”
情景: 李老师正在组织幼儿学习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活动的第一环节是幼儿听乐曲拍出相应节奏。幼儿完成后, 李老师说道:“你们拍得太好了! 下面我们看着图谱来拍一遍。”在幼儿按照图谱拍完乐曲节奏后,李老师又说道:“你们拍得真好! 下面我们加快速度拍一遍! ”当幼儿在教师指挥下较快地拍出乐曲节奏时,李老师激动地说:“你们拍得真不错。下面我们用身体动作进行演奏! ”……
分析: 在音乐教学组织中, 教师在环节过渡时最爱说的可能就是类似于“你们……真是太好了”的话语。如,复习歌曲以后会说:“你们唱得真是太好了! ”舞蹈或律动结束时会说:“你们跳得真棒! ”在有些教师看来, 这样的话既肯定、鼓励了幼儿,又能比较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殊不知,这样的话虽然保险稳当,但经常使用就会削弱语言指导的有效性,无法体现教师对不同能力发展水平幼儿的关注和指导。
对策: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这些问题可能是集体存在的,也可能是出现在部分或个别幼儿身上的; 可能是技能方面的,也可能是情感、规则方面的。如:复习歌曲后,教师可以就幼儿的节奏是否正确、个人与集体的配合是否协调、歌声与琴声是否和谐及歌曲情感的处理是否得当等方面给予评价; 对于舞蹈、律动等, 教师则可以从动作、体态、表情等方面评价。这样, 既能改变评价语言的苍白与无效, 又可以有的放矢地给幼儿指导,体现对幼儿具体发展状况的关注。
惯用语二:“你们觉得……怎么样? ”
情景: 杨老师正在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活动“小鼓手”, 她在示范演唱后问幼儿:“你们觉得老师的小鼓敲得怎么样? ”孩子们踊跃发言,“敲得很好听!” “敲得很好!” “敲得很响! ”其实,杨老师预想的答案是:“鼓点有的快、有的慢。”当她发现孩子们的回答跟她预想的不一致时,她连忙又表演了一遍,然后问道:“你们仔细听听,老师表演得怎么样? ”这时更多的幼儿举起手说:“老师敲得真好听! ”杨老师更急了,又表演了一遍,继续问道:“老师的小鼓敲得怎么样啊? ”孩子们茫然了,不知教师到底要他们回答什么,他们开始胡乱作答,“这次没有上次敲得好。”“上次声音低,这次声音高! ”杨老师急得直冒汗……
分析: 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自己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孩子们的回应, 或者孩子们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有些教师便惊慌失措,忙不迭地用更多的问题来解释原来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幼儿漫无边际地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通常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有可能是教师的提问指向性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另一方面有可能是教师的提问离幼儿的知识经验有些远,使幼儿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对策: 教师在提问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清晰,指向性是否明确。教师可以在活动前结合活动内容向自己提问,想想自己可能给出的答案或幼儿可能给出的回答, 然后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使问题的指向清楚、明确, 以便幼儿在较快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反应。如, 杨老师提问后如果发现幼儿的反馈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就可以在第二次示范后把问题调整为“你们听到杨老师在敲鼓时节奏上有什么变化”, 这样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幼教之友《浅析教师在音乐活动组织中的惯用语》(..)。如果教师提出相对明确的问题, 而幼儿仍然不能较好地反馈, 则有可能是因为问题的难度太大。这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控, 降低问题的难度, 如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 将问题转化为选择性问题或作出相应的暗示。
惯用语三:“请大家再唱响一点! ”
情景: 刘老师正在组织小班幼儿学习歌曲“吹泡泡”。歌曲中的休止、断顿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努力地学唱着。刘老师显然不太满意孩子们唱歌的音量,鼓励道:“请你们再唱响一点,老师来听听谁的声音最响! ”教师的激励产生了作用,孩子们的声音顿时变响了。有的孩子为了唱得响,扯着脖子,涨红了小脸,不再关注歌声与琴声是否协调。刘老师自己也感觉到了幼儿演唱中的不和谐, 有些不知所措。
分析: 许多教师认为, 幼儿唱歌声音的响亮程度是幼儿是否学会歌曲的重要标准, 因此他们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幼儿“大声一点“”再大声一点”。其实, 幼儿唱歌的音量固然重要, 但幼儿对正确演唱方法的掌握、对歌词的理解、对旋律的感受、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以及与同伴的协调更为重要。教师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