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讲解稿2015.6.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讲解稿2015.6概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你们好! 欢迎来到中国刺绣艺术馆。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名字),很荣幸能为各位讲解。 我馆于2005年12月9日奠基,2007年9月26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全馆分为绣史馆,镇湖馆,全国馆等三个展厅。 现在我们所在的是绣史馆。这个展厅的主题是中国刺绣历史沿革。在这里陈列着横跨三千多年的一些复制品。 刺绣,顾名思义,是指在毛、麻、丝、棉等织物上,按照设计穿刺运针,以针带线,组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传统手工艺。它在我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了。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墓葬中就有用辫子股针法刺绣的印痕。我们可以在这幅图片上清晰的看到它运用丝线在丝绸上绣出了花纹的线条轮廓,再以毛笔填绘大块颜色而成。 战国秦汉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尤其以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刺绣品最为精美和量大。从马山楚墓出土的这些残片的复原件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衣物已经采用辫绣法整体施绣而成,不再加以画溃填彩。这里陈列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复原件,其中,长寿绣、乘云绣、信期绣是其中出土织物上采用的最为典型的三种名绣。在这里陈列的是其中两种。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在这里可以看到信期绣,这件便是《信期绣曲裾袍》的复原件。这件衣服是当时轪侯的妻子利苍夫人的随葬品,轪侯也就相当于诸侯国的丞相。这件衣服除了衣襟、袖口和衣缘下摆之外,满身都是刺绣,针法是有规则的辫子绣,在北方也称为“拉锁绣”。 这些是南北朝时期的刺绣作品,当时佛教在中国盛行,刺绣逐渐被用来绣制佛幡佛像,这幅《释加牟尼佛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用刺绣方法来表达的佛像。 唐代的刺绣技艺与前代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个时候出现了盘金绣,就是指用金线代替一般的丝线所做的绣品。在这里我们看到的这幅《花鸟纹刺绣香囊局部》复原件就是用盘金绣制而成的。(盘金绣是指在刺绣中加入金线盘绕的针法进行绣制) 这是两宋时期的刺绣作品,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画绣,就是将书画家的作品在绢地上用针反映出来,这幅《瑶台跨鹤图》就是南宋的画绣珍品。 辽代在图案题材上侧重于狩猎纹、瑞禽鸟兽和花草纹,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文化观念。 元代出现了刺绣唐卡。大家看这件衣服,在上面绣制了多种图案,非常丰富,每一个图案我们都在下面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到了明代,出现了不同地方风格的刺绣,有上海的顾绣、山东的鲁绣、北京的洒线绣,当然还有广东的粤绣,这幅就是粤绣的代表作品《三羊开泰》。在明代还出现了一些欣赏性的作品,有《溪山积雪》、《梅竹山禽》、《芙蓉双鸭》。 这里陈列的是清代的宫廷服饰,分别为龙袍和凤袍,显示了中国宫廷绣的最高水平。 这个展柜里陈列的是清代各种民间服饰小件,有:枕顶、褡裢(古人搭在肩上类似于背包的袋子)、荷包等。 大家请看这里,这是一件清代的民间服饰,由绣衣和绣裙组成,主题花纹采用了传统的一枝花,给人一种富贵吉祥的感觉。 在这里陈列的是21种主要的刺绣针法,当然,刺绣的针法远不止这些,总共可归纳为9大类51种。 一进二楼 刚才大家参观了早期的一些刺绣作品,而由一根细细的丝线到一幅精美的绣品,究竟要经过多少步骤呢?不妨请大家跟我上楼看一下“桑蚕织绣产业链”。 众所周知刺绣材料的丝线,是由蚕吐丝结茧后取丝形成的,而载桑是为了养蚕。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载桑种植资源十分丰富。尤其在我们江南农村,由于地域气候条件的优越,使栽桑养蚕、缫丝织绣成为人们一项传统的重要农事。在吴地更有“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之说。 大家可以看到采桑女正采摘着桑叶,而我们的桑树也是枝繁叶茂的。 在养蚕人的心里,蚕被视为高贵、神圣的宝贝,甚至将它当做亲生的儿子。 这块图版讲述着蚕的一生。家蚕,是古代栖息于桑树上的野蚕经家养驯化而来的,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完全不同的生长阶段。整个生活史历时约60天。 这是养蚕人家的造景陈列。大家可以看到蚕姑喂养着可爱的蚕宝宝,各式蚕具一应俱全,有蚕匾、蚕架、草簇等,在草簇上我们的蚕宝宝正在吐丝营茧呢,民间把这时的蚕看作即将出嫁的闺女,亲热的称为“蚕花娘娘”。蚕宝宝贡献出了茧子,我们就可以取丝了,那么如何取丝呢? 这是脚踏缫丝车,起源于汉代。缫丝是将煮熟的茧子索绪取丝的生产过程。大家知道每颗蚕茧的表面都有丝胶,它非常容易溶于水。缫丝时,先把茧子煮沸,使丝胶溶解;然后用索绪帚找出丝头。根据生产的需要确定丝线的粗细,就可以缫制丝线了。每个茧子抽出的丝都是连续不断的,一般可以达到一千米,质量好的可以达到1400—1500米。 这台是小型素织机。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脚竹控制综片,使经丝形成开口,而后织手便投掷相应的梭子,使经纬交织,精致的丝绸绣底就此出现了。 最后,我们看到一对姐妹正在刺绣,我们可以看到常用的刺绣材料和工具有:绣底、绣针、绣线、绷架等,姐姐指导着妹妹,一幅精美的绣品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