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平法钢筋原理1要点
平法钢筋专题课程(一) 成如刚 讲座主要内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 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 关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 : 1、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问题; 2、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 3、承载经典力学理论——解决结构上的荷载(作用)与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作用效应)问题; 4、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 5、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 现 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特性与共同工作原理,是相对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内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可靠度理论,由30年前的半经验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过渡到现在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理论对混凝土结构的适用程度(缺少支持正态分布曲线的实际试验和统计资料),以及在理论上究竟前进了多少尚难定论。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经典力学理论,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杆件的截面较大,存在刚性区域与简化成单线形状的计算简图有很大差异,尤其反映在基础结构的计算方面。再者,荷载的力学简化存在较大的误差。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抗力理论是教科书中的主要内容,但主要为“构件”的抗力理论而非“结构”的抗力理论。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部分是“正截面”问题,解决构件的弯、拉、压、偏拉、偏压;一部分是“斜截面”问题,解决构件的抗剪;一部分是“螺旋面”问题,解决构件的抗扭。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节点构造理论现阶段几乎是空白,研究缺口非常大,给人造成“构件的简单组合即为结构”的错误感觉,不符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自然法则。 结构工程界的板块构成 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 1、科学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2、技术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和技术方法; 3、规范规程板块:国家的工程技术法规; 4、技术规则板块: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5、工程板块:包括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等。 现 状: 1、科学板块:既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当为其他板块的基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包括大学教科书滞后),且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以及未解决好节点问题。 2、技术板块: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板块,其内容主要用于工程界,尚未收进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 3、规范规程板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规范规程采取追踪、引进国外版本的路子,在现阶段奇怪地走在建筑科学技术的最前沿,而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因此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出现明显板块错位,其失误属于自然结果。这种板块错位现象是我国在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应属正常。 4、技术规则板块:是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更具体化和更加细化,具有明确且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目前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承担起了这个重要功能,如G101系列与G329。其内容主要有设计制图规则和作为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的标准构造详图。 5、工程板块:当前主要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变革,把遵守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则放在首位。 影响结构科学与技术思维方式 关于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 辨证方法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而逻辑方法更适合于解决与处理问题。 辨证思维的力量强于逻辑思维的力量,但辨证思维更适合于研究人文和历史,而逻辑思维更适合研究工程技术。 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哲学家就发展了辩证思维,但中国人在历史上过早地以辨证思维否定了逻辑思维,结果没有给逻辑思维的成长留出足够的空间。 因此,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显明不足,体现在:概念往往没有明确的涵义(讲究“意会”、“领悟”) / 判断往往没有明确的前提 / 推理往往没有明确的过程 / 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 把本来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化。 多年来在政治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适当地地扩大、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而在西方社会,形而上学在诸多科学定理的发现上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摸棱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 我国结构学术界与现行规范偏爱使用“抽象术语”,“抽象术语”比“形象术语”难懂且距离自然较远,容易使人们在理解术语时脱离“源概念”。 在处理科学技术问题方面,错把技术研究与科学方法研究误为科学研究,错把追求技术成果误为追求科学成果,从而迷失了技术研究的目标。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1、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以较小谬误取代较大谬误的过程,因而存在正确程度的问题。科学本身不是真理,科学是在追求真理的动机下的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得到的发现和解释自然的渐进性成果。科学通常有发现而无发明。科学发现客观规律,为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奠定基础。 2、技术发展的过程,是以比较高的适用程度取代比较低的适用程度的问题,技术本质上并不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pdf VIP
- 13-1 2024级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VIP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VIP
-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四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 化学反应工程第6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pptx
- 管理工程系-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VIP
- 新能源汽车技术(第二版)教学课件汇总全书电子教案(全).ppt
- [补车]囚于永夜by麦香鸡呢.doc
-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八大专项练习.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