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岩石的电磁学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岩石的电磁学特征要点

受孔隙度的影响,一个区块的岩石介电常数与含水饱和度的统计关系常常是很分散的。 不含水时岩心的介电常数相差不大,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不同孔隙度岩心的介电常数差别越来越大。 用岩心的含水率(Φ·Sw)来与介电常数建立关系,效果要好些。 2、岩石介电常数与孔隙度的关系 当岩石孔隙中充满单一性质的流体时,岩石的介电常数整体表现为: 当孔隙流体的介电常数大于骨架的介电常数时,即当εlεm。时,岩石介电常数随孔隙度增加而增大;反之,当孔隙流体的介电常数小于骨架的介电常数时,即当εlεm时,岩石介电常数随孔隙度增加而减小。 干岩心的介电常数随孔隙度的增加略有降低 100%含水岩心的介电常数随孔隙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3、泥质含量及其分布状态的影响 岩石的介电常数随泥质含量增加而增大。 原因:1)泥质中含有大量的束缚水和结晶水,使其介电常数增大;2)泥质颗粒表面具有吸附孔隙溶液中阳离子的能力,形成偶电层,使其极化能力增强。 矿物名称 不含孔隙水 100%含孔隙水 蒙脱石 11.0 63.53 高岭石 9.5 40.24 水云母 7.0 25.84 红色泥岩 8.13 33.29 灰黑色泥岩 7.08 24.71 灰绿色泥岩 6.39 22.29 泥质分布状态对岩石介电常数的影响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但很少见到这办面的研究资料。 问题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岩石中泥质的分布状态很难搞清楚,尤其目前用测井方法还不能确定其分布状态;二是岩石介电常数的影响因素很多,难以把它们单独抽出来进行研究。 实验室可采用人工样品来研究泥质分布状态对岩石介电常数的影响。 4、岩石介电常数的频散特性 频散特性指的是岩石介电常数随测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干岩心几乎不存在频散现象。 对于含水岩心,随着测量频率增高,介电常数下降,不同频段内的频散程度不一样。 不同岩性的样品频散程度不同。 3.3 核磁共振的物理基础 194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loch和哈佛大学Puccel几乎同时,用不同的方法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处在外加恒定磁场中的原子核系统受到电磁作用时,低能态的核磁矩将吸收交变电磁场提供的能量,跃迁到高能态,发生共振跃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岩石中各种矿物元素具有不同的共振效应,它取决于矿物原子核的旋磁比、含量、赋存状态等。 根据此原理发展了核磁共振测井。 氢在地磁场中具有最大的旋磁比4258/2(Hz/G)和共振频率2.178kHz。又是在井中最容易研究的元素。 核磁共振方法是研究包含在液体(水、油、气)中 天然含赋存状态的一种测井方法。 核磁共振测井以氢核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测量孔隙流体的特征以提供丰富的地层信息,它是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和弛豫时间来获得。 是一种较新的测井方法。 原子核的磁性 核磁共振的基础是原子核的磁性及其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与中子统称为核子。 原子核带有电荷,它们的自旋将产生磁场,像一根磁棒,该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用核磁矩矢量来表示: 式中为原子核的磁矩;为自旋角动量;为比例因子,被称作旋磁比,是磁性核的一个重要性质。 当没有外加磁场时,单个核磁矩随机取向,因此,包含大量同种核的系统在宏观上没有磁性。 单个核磁矩随机取向无(无外加磁场) 外加磁场中核磁的自旋 核磁矩处于外加静磁场中时,将受到一个力矩的作用,从而会象倾倒的陀螺绕重力场进动一样,绕外加磁场的方向进动。进动频率由Larmor(拉莫尔)方程确定: 式中,为外加磁场的强度;为旋磁比,由于不同的原子核,其值不一样,在相同的外加磁场中,不同原子核的进动频率也不一样。 同一种原子核,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中,其进动的频率也不同。 核自旋在外加静磁场中的行为 自旋系统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宏观磁化矢量。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整个自旋系统被磁化,使核磁矩排列有序,宏观上产生一个净的磁矩矢量和。 单位体积内核磁矩的和叫做宏观磁化矢量,用表示 M的取向与相同,由理论证明, 式中,X为核磁化率。 根据量子力学可知核磁化率:  式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N为单位体积中的核自旋数,I为自旋磁量子数。 核磁共振的测量对象就是宏观磁化矢量及其变化过程。 对氢核磁化率中除氢核数密度N外,其它量均为常系数。 核磁共振的测量对象就是宏观磁化矢量M及其变化过程。 测出宏观磁化矢量M就能确定参与作用的氢核数密度。 核磁共振现象 对于被磁化后的核自旋系统,在垂直于静磁场的方向再加一频率为ω(ω=ω0)的交变电磁场B1,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核自旋系统将发生共振吸收现象。 处于低能态的核磁矩将吸收交变电磁场提供的能量,跃迁到高能态,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