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第十节中蜂病虫害01(中囊病).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蜂专题内容 *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的防治 三、蜡螟的防治 四、胡蜂的防治 五、蚂蚁的防治 第十节 中蜂病虫害的防治 内容提要 ⒈囊状幼虫病的发生简况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 ⒊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 ⒉中蜂囊状病的发生简况 ⒋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 ⒌中蜂囊状病的发病规律 ⒍中蜂囊状病的传播途径 ⒎中蜂囊状病的诊断方法 ⒏中蜂囊状病的防治方法 世界发生简况 ⒈蜜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简况 1913、1917年,美国的 White 首次确定囊状幼虫病是病毒病 1949年,美国的 Steinhaus、 Brack、 Svobodo等人首次报道了病毒粒子的 大小和形状 1963~1964年,美国的 Bailey、Gibbs 和 Wooods 作了鉴定性研究 1965~1967年, 美国的 Lee 和 Furgala 从被感染的幼虫组织中和注射了提 纯病毒悬液的成蜂组织中通过超薄切片的方法,找到了病毒粒子 近年,研究表明病毒可侵染幼虫和成蜂的许多组织 囊状幼虫病最早在美国发现后, 现已在加拿大、 澳大利亚、 丹麦 、英国、 瑞典、法国、原苏联、埃及、新西兰、新几内亚、中国等几乎全世界的养蜂国家 发现。病害发生的早期曾广泛流行过,造成很大的损失。但近年来病害有减轻的 趋势。 世界发生图 ⒈蜜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简况 中国发生简况 ⒉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简况 1971年冬,广东省佛冈、从化、增城等地首先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 次年广东全省流行。其后,很快蔓延到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安徽、 湖南、四川、青海、贵州等省,现已蔓延到全国的中蜂饲养区。 病害在新区爆发时,传染速度极快,危害性很大,可造成30%~90% 的蜂群损失。老病区某些年份会重新短时间流行。 西蜂病原 ⒊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 西蜂囊状幼虫病毒 (Sacbrood virus,SBV) 病毒粒子无囊膜,核衣壳为正二十面体 对称。病毒粒子直径为 30 nm,沉降系数为 160s,浮密度(CsCI)为l.35g/ml(pH7.0 ~9.0, 4.0时不稳定),基因组份为单链 RNA,分子量为 2.8X106道尔顿,碱基比为 A:C:G:U=32.1:17.9:19.1:30.9。 蛋 白质衣壳由三种蛋白质构成,分子量分别为 26、28、31X 103道尔顿。 中蜂病原 ⒊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 中蜂囊状幼虫病毒 Sacbrood ( Chinese strain:A.c.cerana) 1984年董秉义等人的研究证明中蜂囊状 幼虫病病毒与西方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除形 态大小相似外,二者在交互感染试验及血清 学反应中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异性。中蜂囊状 幼虫病可能是由一种在生物学特性、血清学 关系上与意蜂囊状幼虫病毒不同的新毒株引 起的,但要证实这株新病毒,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提取的中蜂囊状幼虫病毒直径为 30 nm,但有许多理化特性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症状(虫龄) ⒋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 发病虫龄 发病虫龄 1~2 d 幼虫易感病,潜伏期 5~6 d , 5~6 d 时大量死亡。 发病规律 ⒌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病规律 发病虫龄 1~2 d 幼虫易感病,潜伏期5 ~6 d , 5 ~6 d 时大量死亡。 发病高峰期 一般情况,1 年只有 1 个发病高峰,即越冬后蜂王重新产卵起开始发病, 3、4月份则是高峰期,进入夏季病害明显减轻并自愈。 南方秋末初冬多雨年份,11~12月份环境类似早春,则可见病虫,是 该病的第 2 个发病高峰期。 外界环境因素与病害消长 气候变化大,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处在繁殖期易发病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易发病(幼虫受冻) 缺乏食料,幼虫营养不足,抗逆力下降也易发病 夏、秋季气温较稳定,天气干燥疾病自然好转 传播途径 ⒍中蜂囊状幼虫病的传播途径 蜂群内部 工蜂饲喂活动 蜂群之间 将病群病的蜜、粉脾或子脾调到健康群 将受病群污染的蜂具未经消毒处理用于健康蜂群 病群工蜂错投到健康群 病群工蜂盗健康群的贮蜜,或健康群工蜂盗病群的贮蜜 将病群与健康群合并 被污染病毒污染的蜜蜂饲料 蜂场之间 引进带病毒蜂种(种王或蜂群) 蜂场之间健康蜂群与病群间的盗蜂 被病毒污染的蜜蜂饲料 地区之间 转地放蜂 蜜蜂引种 被病毒污染的蜜蜂饲料 *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