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斯2008概要
《谏逐客书》 李 斯 汉字简化后, 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 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 飛单翼,湧无力, 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 聖不能听也不能说,買成钩刀下有人头, 輪下有匕首, 進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 可魔仍是魔。 棍棒底下出孝子 。 一次痛苦的经验抵得上千百次的告诫。 大学语文 李斯,秦代政治家、书法家。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 县)人。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过很大作用。秦统一 天下后,任丞相。 秦始皇34年时,李斯奏请秦王统一思想:“天下藏有诗书百 家语录的,一概下令烧毁除去,令下三十日,若不烧除,罚刺面涂墨,终身作伺 守寇虏,建筑长城的苦役。若相对谈论诗书的,斩首于市,引古非今的,诛杀亲 族,官吏见知不举发的与之同罪。” 于是 焚诗书、禁私学,以愚弄百 姓,使天下不能有考古鉴今的典籍可凭。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 面。 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知道李斯擅长 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 体整齐的文字—— 秦篆 。 秦篆又称 小篆 ,是大篆的对称,刚柔并济、圆浑挺健。 它的出现,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 步。 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好。李斯就和赵高等人写了 《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史称李斯的个性“残虐忌刻”,这一评价的形成与韩非子有关。 公元前237年,郑国间谍案。 现在关中平原还有一条著名的郑国渠,水利工程师郑国因设计修筑它而名垂 中国水利史,他当初其实是韩王派往秦国“使坏”的一名间谍。 《汉书》记载,韩王安的父亲桓惠王在位时屡受秦国侵略,公元前246年, 派水利专家郑国去见刚刚亲政的秦王嬴政,极力劝说秦国修筑由泾水到洛水的 300里郑国渠。 嬴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 10 年之后,他突然发现了这是“疲秦”之计,怒气冲冲地要杀掉郑国。 郑国辩解说: “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 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我确实是韩国的间谍,但修成水渠对秦国也是大利之事。我劝大王兴修水 利不过延缓韩国寿命区区数年,为秦国发展立下的却是万世之功呀!” 口舌之利 嬴政认为有理,就让郑国继续修渠,水工间谍案到此告一段落。 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4万多顷盐碱地变为良田),无凶年,秦以富 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郑国间谍案形成了两个结果: 1、恨乌及屋,下令驱逐客卿,产生《谏逐客书》; 2、引出了韩非与秦王、与李斯的纠葛。 秦王在调查郑国时,在他的住处发现了一本书,其中几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 他。这就是韩非所著的《孤愤》、《五蠹》。 如果将先秦诸子的著作都译成白话文作一番比较,《韩非子》一定最受普通 读者欢迎。除却韩非气势磅礴的文风与丝丝入扣的逻辑,单是说理的过程中掺入 的大量生动故事就非常吸引人。据后人统计,韩非著作中的寓言故事有323则之 多,不少经典篇章都演绎为成语。 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郑人买履 扁鹊治病 滥竽充数 宋人疑邻 画鬼最易 螳螂捕蝉 自相矛盾 曾子杀猪 (值得骄傲的教育范例) 子罕辞宝 宋国有个人偶然得到一块玉,想献给宋国的大臣子罕,却被拒 绝了。献宝人说:“这可是宝贝呀。”子罕说:“你把这块玉看作珍 宝,而我把不接受别人的珍宝看作自己的珍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 玉,那么你的珍宝和我的珍宝都没有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将“子罕辞宝”作为典故流传下来。 《喻老》倡导官场中的廉洁之风 。 其故事之丰富很容易使人想起古希腊杰出寓言家伊索,只是与之相比,他 的故事没有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面目,而都逼近于活生生的生活事实。 游历并不丰富的他,哪来这么多奇思妙想呢? 在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把这种口吃而善著书的现象解释为心 理学上的“补偿反应”。 韩非从小就与其他贵族子弟不同,一是聪明好学,二是患有严重的口吃 症,性格内向。青年时代,他放弃舒适的贵族生活,背上行囊到楚国的上蔡拜 荀子为师。(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