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品德.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品德概述 1.品德的概念 什么是品德?品德就是道德品质moral trait。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舆论力量与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动规范。 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特征,是人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的形成、发展除了受社会制约之外,也依赖于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道德的内容时必须揭露它的社会性与阶级性,而作为个体现象的品德,其存在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有许多人类的共性,因此研究品德不一定用阶段分析。 2.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般认为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三种基本心理成分。 道德认识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它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如道德概念与道德行为准则等),也包括以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往往结合在一起,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动,构成人的道德动机。 道德行为方式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它主要是通过练习或实践掌握行动技能与养成习惯的途径而形成起来的。 作为道德品质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 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理论 对于道德品质结构成分的作用,历来存在唯智论派和行为论派,即动机论与习惯论的分歧。 唯智派认为,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和信念,智慧和动机等因素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必须给予伦理谈话和系统的道德知识(理论)讲解以很高的地位。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对偶故事 三阶段理论: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他律阶段 自律阶段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这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有关。环境、教育影响发展的速度;道德教育既不能采用机械训练的方法,也不能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应考虑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其向下一阶段过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接触并讨论各种适合其理解力水平的道德两难问题,提高其道德判断水平。 道德两难故事 故事1:海因茨偷药 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海因茨,有一种镭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要价2000美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因此他要求药剂师能否买的便宜些,或者分期付款。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绝望中,破窗进入了药房的门,偷走了药,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海因茨的做法对不对?海因茨把药交给妻子后,被抓起来了。法官是应该判他的刑,还是应将他释放? 故事2:警官的矛盾 与海因茨同住一镇的警官布朗先生,夜间值完班回家途中,正好看见海因茨破窗进入药房,他也听说过海因茨缺钱买药的困境,布朗觉得自己值班时间已过,但维持全城治安仍属自己职责所在。在迟疑之间,海因茨已偷药离去。布朗应不应该进一步追查海因茨偷药的案件?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10岁前的大多数)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无内在的道德标准,只有客观责任感。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避罚服从取向) 以免去体罚与服从权力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2)朴素的利己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 以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偶尔考虑到互利为道德判断的依据。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而且总希望得到比付出的多。 2.习俗水平(11-15岁的大多数) 以满足社会舆论希望、遵循现行的社会准则、受到赞扬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3)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 一种行为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被别人喜爱、对别人有帮助,取悦于人。 (4)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 以是否维护社会秩序、尊重权威、个人尽本分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的部分人) 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与幸福,不违背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是最好的行为。 (5)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社会法制取向) 法律与道德规范是共同约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重要的是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与幸福。 (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 考虑到道德的本质及不成文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坚持崇高原则,可忍辱负重,作出牺牲,免遭自我谴责。 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含义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