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流: 1.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 2.语文的性质是( )! 耐人寻味的考试题 1.黄花岗起义第三枪是谁开的? 2.月夜,诗人望着月亮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请用诗句概括该情境。 3.小敏的妈妈今天( )和了一盆面。 A.huó B.huò C.hé D.hú 4.鲁迅是中国现代的( )、文学家、革命家。 一道语文作业题 要求: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 1.李姐姐瘫痪了; 2.李姐姐顽强地学习; 3.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李姐姐学会了针灸。 (注:正确答案应该是:李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 结果有一个孩子写:虽然李姐姐顽强地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可她还是瘫痪了。 后来,发现更猛的孩子写道: 李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李姐姐之所以瘫痪了,是因为顽强地学习,非但学会了多门外语,甚至学会了针灸。 李姐姐是那么顽强的学习,不但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最后还学会了瘫痪。 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学会了针灸,又在顽强的学习瘫痪。 李姐姐通过顽强的学习,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结果照着一本外文版针灸书把自己扎瘫痪了。 两种课堂对比 教育即尊重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建构于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培养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对生命的认识、理解、体验,以生命哲学的思想指导语文教学,激励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就应该站在“尊重”的高度,建构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有生命灵气的缺失 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 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 浮光掠影的课堂——缺乏实效 机械重复得课堂——缺乏灵气 教育的几种病态体现 1.知识异化人。 2.课堂成为知识的堆积。 3.知识的解释成为少数人的话语权!4.知识成为了少数人谋利的工具。 5.教师失却了引导的角色。 。。。。。。 蠢才 人才 奴才 天才 旧语文“书本”课堂的特征 垄断性-被代表了。 标签化-死人为大。 重复性-枯燥乏味。 机械性-体力劳动。 教条化-三心二意。 …… 新语文关键词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而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 与此相应,人文性、语文实践、开拓语文课程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渐次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热点话语。 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课堂究竟是什么? 词典中的界定 我的基本观点: ?课堂是“思维场” ?课堂是“情感场” 人的“生命发展场” ?课堂是“活动场” ?价值取向: 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的天性 卢梭: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叶圣陶: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一、生本课堂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一)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 (四)多元智力理论 现实基础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二)“圣贤文化”与“大众文化” (三)“殿堂美学”与“日常美学” (四)“功名教育”与“幸福教育” (五)“群羊效应”与“个性学习” 二、语文生本课堂的特征 生活性 生命性 生成性 反思性 开放活泼 对话协商 体验感悟 教学相长 生本语文教育的四度 高度 温度 厚度 长度 教学讨论 观察课堂,发表看法 案例分析 生命生命 1.出示图片——生命很可爱 2.分析课文: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拓展: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 歌曲:我要飞的很高 评价本课 唐江澎:生命的意义 观看图 旋转的舞女 三、语文生本教育的原则 立足语文本性。 言语活动中培育知情智。 文道统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多用否定句: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标题就是一个否定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背景材料后(即6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很多次了”,所以没有什么新闻,但作者仍感到非写不可,表现了记者的良心,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五、讨论??这篇新闻的语言富于表现力。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对纳粹罪恶的愤怒谴责,还是对和平自由的希望?还是两者兼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选代表发言)??六、总结?? 四、生本课堂阅读举例 孔乙己、阿Q正传、看客 我的叔叔于勒 背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皇帝的新装 行道树 小桔灯 散步 花木兰 练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