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论建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建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

浅论建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对我国石油能源供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观点和做法。 关 键 词:石油安全战略 石油战略储备 作者简介:祝小兵,男,上海电视大学金融系副教授,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博士生 石油安全就是保障量和价格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供矛盾中国是自然资源匮乏和人口众多的大国,石油这一项尤其是中国的软肋。 据2002年全球能源统计报道,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第11位,2001年探明石油储量33亿吨,占世界2.3%。2001年中国石油生产量占世界第7位。按目前开采速度,中国石油将在14年后出现枯竭的局面。油气后备资源不足,是制约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报告,中国经济的腾飞已经令中国成为世界原油需求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据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必威体育精装版数据和预测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预计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数字显示,中国的石油用量,已由 2002年的495万桶/日,增至2003年的539万桶/日;到2004年将增至570万桶/日。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7倍,对外依存度已经逼近30%。最迟在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就将突破一亿吨大关。一般认为,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2%,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逐步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我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2、原油进口来源和进口通道过于单一?  从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构成来看,2002年80%以上的原油进口来自10个国家,60%以上的进口来自中东、非洲的五个国家。从中东、非洲两地区进口原油5019万吨,占原油进口总量(6941万吨)的72.3%。来自中东的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50%,达3500万吨。前三位原油进口供应国都是中东国家,其中,从沙特阿拉伯进口达1153.5万吨,从伊朗进口1073万吨,从阿曼进口831万吨,三国进口总数3057万吨,占中国全部原油进口量的43.3%。来自非洲的原油进口占进口总量的22.8%,其中来自苏丹和安哥拉的进口量分别是642万吨和57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7.5%(见图1)。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也频繁发生;而且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安全隐患突出,石油进口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目前中国海军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将使得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如果遇上特殊情况,正常的石油进口可能无法得到保证,中国将承受重大。 中国原油供给受大国牵制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了较大牵制。首先,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原油进口来自中东,而美国不惜动用武力加强对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的争夺。其次,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是中国的近邻,双方在油气合作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第三,中国原油水路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通道之一。第四,美国、日本和韩国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阻挠中俄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虽然俄罗斯与中、美、日等国同时开展能源合作,左右逢源,采取大国间平衡的原则,但是俄罗斯对向中国供给原油始终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总之,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显然,未来稳定的、长期的石油供给成了攸关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安定的严峻问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俄之间的安大线命运才格外地引人注目。本来此线有望在2003年年初动工。但2003年1月,俄日签署了能源合作计划,日方并提交了修建安纳线的建议。2003年3月,俄提出折中方案,分别建设通往中日的两条支线,通往中方的支线将优先开工。但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并不能保障安大、安纳两条线的供给,因此双线方案并不能解决中日对原油的需求渴望。2003年6月,日本为俄罗斯原油再出高价,表示如俄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日将提供75亿美元的资金,协助俄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2003年9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以环保评估为理由,介入到安大、安纳线的争执中来。安纳线安纳线中国具有利用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优势,但重要问题还是如何将地缘优势变为政治和经济优势。同处在东北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在保持地区石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