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壤的形成.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土壤形成 第1节 成土因素学说 一、建立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在《亚洲 地质学和气候学片断》中,揭示了欧亚大陆中西部气候与植被的规律性变化;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将广阔地域土壤与其自然条件联系起来,创立了成土因素学说。 道库恰耶夫(1881年) 首次建立了 П=f(К, О, Г, Б) 表示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发生关系。式中:П表示土壤;К, О, Г, Б分别表示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因素。道库恰耶夫认为地形只对“隐域土”有重要意义,故未将地形因子列入。他还提出土壤是一个独立自然体,成为现代土壤科学及土壤地理学的独特研究对象。 所有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和不可分割的影 响着土壤的发生和发展,他们同等重要并 且不可替代的参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土 壤具有地带性规律 二、发展 威廉斯:土壤统一形成过程学说,强调了土壤形成中生物因素的主导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Jenny H) 对土壤 与成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詹尼认为 在成土过程中的生物主导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往有某一因素占优势 三、成土因素学说的现状 提出了土壤形成的深部因素和人为作用对土壤发生发展的影响 一、 母质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母质的定义 是地壳表面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矿物细碎颗粒。 残积母质是指残存于原地未经迁移的成土母质; 运积母质是指经过外力搬运后,沉积于其他地区的成土母质; (一)母质质地影响土壤的性状 1、影响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颗粒粗细的情况。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等。 细质地母质上发育来的土壤比那些从粗质地母质上形成的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高 2、影响土壤的渗透性、淋溶速度和胶体的迁移 (二)母质层理影响土壤发育 母质质地有明显变化,即层理明显的情况下,不仅直接造成土壤剖面的质地分布变化,而且影响水分垂直运动,从而影响土壤中物质迁移的不均一性。 (三)母质组成影响土壤性质 1、如果它含有大量的易风化的矿物,这些矿物在合适的水热条件下迅速风化,产生大量粘粒,使土壤质地粘重。 如果母质几乎完全由抗风化的矿物(如石英)组成,形成的粘粒极少,产生粗质地的土壤 2、由各种矿物成分组成的母质与由单一矿物组成的母质相比,前者的土壤发育较后者迅速。 二、气候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一)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水热状况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方向和强度 (二)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1、降水量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温带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2、 当温度保持不变,其他条件类似的情况下,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三)气候影响土壤化学性质 1、温度影响化学过程 2、降水量影响土壤中离子的含量 (四)气候变化影响土壤形成 不仅目前大陆上由于气候带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土壤类型,而且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随着气候的变化,土壤的形成方向和速度以及形成的土壤类型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三、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一)植物的影响 1、植被类型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和分布 (1)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约为森林土壤的两倍。 (2)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是: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集中于地表,并且随深度锐减;而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则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 2、植被类型影响土壤营养元素和土壤酸度 草本植物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的灰分和氮素含量则大大超过木本植物 草原植被的残体与森林植被的残体比较,前者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比后者高;因此,前者的pH值也较后者高 3、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淋溶速度 淋溶指土壤中较细的土粒,化学元素随土壤水分由土壤表层向下层(或底层)移动的作用 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如果相邻生长的森林和草原具有类似的地面坡度和母质,森林土壤的淋溶强度大 森林土壤每年归还到土壤表面的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盐基离子较少。 森林的水分消耗主要是蒸腾,降水进入土壤中的比例较大,水的淋溶效率较高。 (二)动物的影响 1、动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 2、参与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 3、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 (三)微生物的影响 1、分解有机质,使其中蕴藏的能量和养分释放出来,供生物再吸收利用 2、某些特定微生物可增加土壤养分 四、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一)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二)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1、在山区,坡上部的表土不断被剥蚀,土体薄、有机质含量低。坡麓地带或山谷低洼部位,常接受由上部侵蚀搬运来的沉积物,产生了土体深厚、整个土体有机质含量较高 2、在河谷地貌中,不同地貌部位上可构成 水成土壤(河漫滩,潜水位较高) 半水成土壤(低阶地,土壤仍受潜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