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网络图书馆学.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 1.1 论坛阶段 互联网在我国图书馆界的小规模应用大约开始于1996年前后,到2000年已经广泛普及。2001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大学图书馆学报》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主要发布刊物的概况、编辑出版信息和每期论文的目次、摘要,此外还设置了一个留言薄板块,名曰“读者沙龙”(以下简称“沙龙”)。编辑部创建沙龙的本意是搭建一个供编辑、作者和读者交流的平台,加强三者的互动,在每期刊物出版之后,能够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便动态地了解读者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便于快速有效地调整和改进编辑出版工作。沙龙开通之初,确实也如编辑部所期望的,起到了编读交流的作用。读者把对刊物的读后感和关于投稿、发稿的迷惑、意见和要求发布在上面,编辑们及时地给予解答、回应,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与投稿相关的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沙龙上留言的内容悄悄发生了变化,大约到2002年,讨论的主题已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宽,深度越来越深。例如有位署名“论剑”的网友发的帖子质量较高,给编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仅在沙龙上以武侠小说中的英雄来比附现实中图书馆界的名人,生动形象地评论名人们的治学特点和个性特点,还积极倡导加强公共图书馆研究,深化图书馆精神等问题的研究,其看问题之精准,眼光之独到,认识之深刻,语言之幽默,都让编辑们和网民们眼睛一亮,喝彩之帖纷纷跟进。编辑部认识到这种讨论别有价值和趣味,至少有助于图书馆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为了引导此类讨论趋向广泛和深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也为了使学报在严肃之余有些轻松生动的内容,添加点不失学术味的散淡调味品,使读者在阅读学术论文时偶尔能够享受到轻松一刻,编辑部灵机一动,因势利导地增辟了“e家之言”这个小栏目。每期摘录一小段沙龙上的言论,插在需要补白的地方,并注明发帖人和沙龙的网址。同时,在年终的时候,编辑部不再删除旧帖,而是将其整理后继续挂在网站上,以供回溯阅读。这两项举措对网友们是一种明确的鼓励,迅速推动了沙龙的发展,沙龙的人气急剧聚集,热度迅速升高,发帖者和观帖者越来越多,又涌现出了“一问”等公认的发贴质量较高的网友。 随着讨论内容的不断丰富,学报沙龙的性质由量变发生了质变,它已由当初一个编辑部的编读交流平台慢慢发展成为整个图书馆界的言论园地,成为我国图书馆界网上研讨图书馆学的大本营,在后来的帖子和总结性文章中,网友们公认网络图书馆学阵营是在学报沙龙上完成了第一次集结。 学报沙龙的成功,激发了更多的人创建网络图书馆学论坛的积极性,包括热爱信息技术的图书馆员和面向图书馆的数据库供应商。因为学报沙龙是不切分页面、不进行主题分类的留言簿,形式上像不断向上扩展篇幅的卷轴,全年的帖子都显示在一个长条页面上,好坏帖子以一样的速度下沉,阅读、检索均不方便,大大不能满足网友们的需求。有些擅长信息技术的网友便怂恿编辑部创建正规论坛,署名“一问”的网友甚至把他编写的论坛程序发给了编辑部,以供安装。但是由于编辑部事务繁多,编辑们均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无法分出人力精力维护较大规模的论坛,加上创建和维护论坛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设备要求和管理风险,编辑部最终遗憾地没有满足一问们的请求。 学报在论坛技术和规模上的浅尝辄止,令网友们在失望之余,产生了另起炉灶,再建论坛的想法。不久,网名为“寒心”的网友在中国学生网上申请空间创建了名为“中国图书馆学者联盟”的图书馆学论坛,被网友们简称为“寒网”,“寒心”这个名字不知到底是何寓意,或许是他为错误地从事了图书馆员这个职业而寒心,或许是他为学报沙龙不图升级而寒心。寒网作为网络图书馆学第一个具有主题分类功能的论坛,在学报沙龙上打了广告后,红火一时。不久,一问在论坛上遇到了知音,其改造编写的论坛程序受到厦门大学图书馆的网友们的欢迎,最后落户厦门大学图书馆服务器。经过试运行和网上征名后,正式命名为“网络图苑”,小名就随“一问”这个网名,叫作“一网”。一网采用的是颇受一问推崇的时尚的tikiwiki技术模板,功能强大,加上有厦门大学图书馆作后盾,数据安全比较有保证,因而创建之后人气陡升,很快便盖过了寒网。厦门大学图书馆对一网比较支持,馆领导支持拨款购买服务器装载一网,期望其能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知名的网上论坛,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上海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杂志》是国内最早推出网站的图书馆学期刊,其网站上也有一个论坛,但是由于其位于公共网上,而大部分热心网上讨论的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学研究生都来自高等院校,活跃在教育网上,从教育网链接到公共网速度较慢,报错率较高,还有部分网友对其详细的注册方式感到烦琐,致使该论坛的帖子更新较慢,人气不旺。 如此以来,网络图书馆学就形成了五大论坛的基本格局。由于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锦山曾供职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