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课小石潭记概要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在作者笔下如此之美。 请同学们朗诵课文,用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地方,并在旁边批上自己的理解。 读中悟美 设疑自探 2、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1、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小石潭记 景清 全景 潭中景 潭上景 神凄 感 受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 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潭水:清澈透明 侧面描写 游鱼:不动远逝 动静结合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曲折婉蜒岸势:参差不齐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寥无人、幽静 悲凉凄怆 形象比喻 主题归纳 本文以生动的文笔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悲凉凄怆的心境。 探究深化????1、《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活动失败,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于是记下来,成为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在阅读了这篇游记后,你认为小石潭的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呢? 小石潭的“奇” (1)潭石奇——异石纷呈 ?①“全石以为底”。(最独特之处——石底)?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潭水奇——声悦水澈 ①“如鸣佩环”,写水声奇美,突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声悦)?②“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水澈) (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曲折)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多姿)③“不可知其源”。(神秘) (4)潭境奇——清幽凄凉 ①“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清幽)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凉) 2、柳宗元真不愧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笔生花,以高超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四幅风景奇特的画面,精细、准确而又生动,令人赞叹。如此奇丽的景致,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不为之倾倒呢?可是柳宗元并没有在奇丽的小石潭面前流连忘返,仅是“记之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这样写固然是由于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因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的缘故。小石潭虽然景致奇特,但四周竹树围抱,无人知晓,少人问津,其寂静与落寞跟作者此时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比衬,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作者内心愤懑的抒发。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思考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1.解释下列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 2.写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不可知其源( ) (3)以其境过清( )?????? (4)乃记之而去( ) 大约? 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停留 随从? 那,指小溪的 它的,指溪水的。 那里 ,指小石潭 这番景致,指小石潭的景物 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