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专题复习:经典材料百变通以一当十出佳作(教学课件).ppt

2013届高考专题复习:经典材料百变通以一当十出佳作(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老师讲作文系列 一枝一叶一盆土 材料的变通运用 (2)08天津卷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80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都是人之常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曾出仕为官,幻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这是人之常情,试想哪个读书人不想“学而优则仕”呢?哪一个有志之士不想为“帝王师”呢?名与利,功与禄,取之有方,用之无愧。人之常情,实不为过。但当他的人格尊严收到侮辱之时,他能坚守理想、信仰,当官场污秽不堪之时,他能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可贵在于他突破了人之常情,面对浊世,多数人选择的是同流合污,这是人之常情嘛。而陶渊明一身傲骨,不低头,不苟且,做不合常情之举,做不违心之事,这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洒脱。 * * * 有些同学为写议论文没有论据而苦恼,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可靠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经典材料百变通 以一当十出佳作 ——论据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 海兴中学 武国宏 训练题: A、我们熟悉的事例: 这个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或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1、转折;(这场考试的结果如何,就是自己的一个重大的转折。) 2、选择;(能参加高考,是三年前“读普高还是读职高”选择的结果。) 3、诚信;(考试是否作弊、高考移民等都体现出了我们的诚信度。) 4、知识改变命运。 B、我们熟悉的事例:老师训斥学生过于刻薄 这个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或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1、转折;(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成为学生学业成绩、性格爱好的转折。) 2、选择;(面对学生的出格,老师可以有引导、宽容、温和批评、刻薄等等的不同选择。)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老师和学生都移植注入宽容、大器的记忆。) 从以上两例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便可用于不同的作文题;同一主题,由于各人的感悟不一,可通过不同的事例来展现! 普通的事例尚且可以这样使用,那么,经典的材料能不能做到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地使用呢? 为什么要用“经典材料”? 1、运用“经典材料”的优势: 有利于你写出有文化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定文采的考场作文。具体地说有以下优势: A、任何程度的学生,均有了解和掌握; B、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涵和 文化意义; C、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资借鉴,易于操作; D、经典材料的叙述容易书面化,能有效避免语言口水化; E、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较大,因而具有“百变通”的可能,方便你在作文中普遍运用。 “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做到以一当十? 答是肯定的。只要稍微圆通一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的话题、不同的观点的作文之中。这是因为:经典材料,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还是经典思想,还是形象化的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他们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几乎能够对应所有的考场作文。 如何使用“经典材料”? 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 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头脑变得圆通一点。 经典材料通用示范: 以“陶渊明”的材料,来应对一些高考作文题目的写作。 (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