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概念 第二节:意义 第三节:发展史 第一节 概念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及其他问题的科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的科学 气候学:研究气候的特征、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概念差别: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和大气现象(风、云、雨、雪、降水等)的综合。 属于短时间内的微观现象,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 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天气过程的综合。包括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极端天气状况。 属于长时间宏观现象,研究对象:气候系统(五大圈) 第二节 意义 情报服务 预报服务 气候资源利用 人工影响天气 第三节 发展史 定性观察和描述-----定量深入研究各种大气物理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气候学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代气候学 (二)天气学: 1、定义:研究地球条件下不同的区域内所产生的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成因、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 (三)气候学: 1、定义:研究地球上气候的形成原因、分布类型、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气候系统(五大圈)。 第二章 大气的基本情况 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等方面组成的物理系统,它决定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 一、大气圈 (一 ).大气的组成 1、干洁大气(N2 、O2 、O3、CO2 等 2、水汽 3、悬浮着的质粒(固体、液体)。 1、干洁大气: 大气中除固体杂质和水汽之外的全部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氮和氧容积占99.04%,加上氩,三者合占99.97%,其他气体仅占0.03%。 ??臭氧( O3): 臭氧的生成有三条途径:太阳紫外线作用;有机物氧化;雷电作用. 臭氧垂直分布: 从5—10公里高度出现,向上逐渐增加, 20—30公里达最大,再向上逐渐减少, 50—60公里高度消失。 大气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 臭氧的作用: ①臭氧的生成与分解,吸收了全部的紫外线,对地面生 物起屏蔽作用。 关于南极臭氧洞的研究: 1)南极臭氧洞的特征 a、春季臭氧总量与十年前相比减少了30~40﹪。 b、臭氧总量减少主要发生在15~25㎞的高度。 c、春季减少明显,其它季节不明显。 d、臭氧减少的同时,平流层下部出现气温下降的趋势。大气中臭氧减少可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 e、臭氧减少是从1974~1979年(七十年代)开始的 南极臭氧洞减少的可能原因: ①?动力学效应:极夜后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臭氧吸收太阳光,产生上升气流,上升气流使臭氧减少。 太阳周期活动:太阳活动极小的年代里,南极O3总量在春末会有明显的降低。 ③ 化学效应学说: 氟氯11和氟氯12化学性能稳定并对人体无害被大量应用。这些物质的消失是到达平流层之后,受波长0.175~0.22的紫外线照射分解,放出氯原子(Cl),Cl原子消灭O3。 二氧化碳(CO2 ) CO2的自然来源: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腐化, 动植 的呼吸。 CO2的人为来源: ①原子武器试验把放射性碳带进大气。 ②化学燃料的燃烧。 CO2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 波辐射。因此它们都有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二氧化碳含量逐年递增 冰雪反馈机制: 论述CO2浓度增大时的气候变化 CO2增多,大气温度上升→冰雪覆盖面积减小→地球反射率减小→地—气系统获得辐射能增多→气温上升→冰雪面积进一步消融,… 当CO2浓度比现在增加50%,就可能使极冰消融,其结果会使北半球高纬年雨量、经流量增大,中纬地区干旱性增强,潮湿的热带地区对流雨要加多,海平面升高20~140厘米。 氧 (O2)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须的,这是因为动物和植物都要进行呼吸,都要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热能以维持生命。氧还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及分解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又向大气放出氧并吸收二氧化碳。 氮 (N2)氮能够冲淡氧,使氧不致太浓,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大量的氮可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到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 近期研究发现雷电是制造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培训课件.ppt
-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标准.docx
- 毕业论文低频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doc
- S2168001-社会计算导论-智算学部.pptx
-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规程》.pdf
- 对企业有利的劳动合同.docx
- 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做有温度的班主任》宣讲演讲PPT课件.pptx
- 答案-国开电大(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docx
- 大学物理 II-(热学、振动和波、光学、量子)(北京交大)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专项复习】2024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8)比的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及比的应用(知识归纳+典例精析+拔高训练)(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