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定居颍州之谜.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欧阳修定居颍州之谜 字体[ 大 中 小 ] 【发布日期:2007-7-31】 【作者: 】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938 次】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称“六一居士”。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阅历丰富,仕途坎坷;数遭贬谪,不泯诤谏之志;既压复起,而愈挫愈勇;且以道德文章名冠天下,千年来赢得后世朝野崇敬,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历史名人。       纵观欧阳修一生,仕宦四十二年,先后历任十余个州府郡县,足迹踏遍江河淮泗之间,从九品笔吏累官至朝廷宰执,从无名后生到天下敬仰的文坛泰斗,达到“生前事业成三主,天下文章无二人”的崇高境界。不仅他的身世、宦历值得研究,他的官品、人品,诗词文赋以及他的为政之道,治国之策值得研究,甚而至于他的祖籍、出生、游历和终老之地亦值得研究。       我们知道,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安,生于四川绵阳,虽一生宦游漂泊,却中年择颍而家,苦心经营其处,老而退居于颍,最终卒于颍州(安徽阜阳)。是什么原因使欧阳修对颍州魂牵梦绕并最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安身托付终老之地?这一问题,千百年来,虽有历代文史家偶然涉及,但多语焉不详,难成定说,遂成欧氏研究中的一个难解之谜。对此,笔者曾在“我写欧阳修”(见拙作《欧阳修与颍州?序》)一文中作过初步探讨,提出四条理由:一是颍州有一个理想的人居环境;二是这里水网密布,交通发达;三是颍州地处北宋朝廷京畿之地,居政治中心地带;四是当时颍州西湖乃天下绝胜。然而,观点虽然提出,却未作专题掘发,今天读来仍感到不尽全面,有继续深究之必要。       值此纪念欧阳修千年华诞之际,根据笔者重读欧阳修时所积累的有关史料,试从颍州在北宋的政治经济地位,朝廷与欧阳修特殊的君臣关系以及欧阳修独特的人文气质等方面综合分析,加以解读,以期破解这个千载之谜。              重要的区域位置              颍州地处淮河流域,自古连接苏、鲁、豫、皖地区,是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商埠和交通枢纽。唐、宋以来便有“襟带长淮,控扼陈蔡,东连三吴,南引荆汝;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海内屏,东南枢辖”(明《正德颍州志》)之评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重要的区域位置缘自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而漕运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唐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之后,南方物资相对丰富,朝廷需要经南方征调转输大批粮食、布匹等物资,以维系国家的财政支出和民间用度,特别是大运何沟通黄淮和江淮以后,两淮地区水运格局便利,又地处要冲,承担转输漕运任务不断增加。       颍州漕运,自汉、唐以来,在两淮漕运网络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有:涡水连蔡水、淮水,通航颍州、寿州及北方各地;淝水连淮水,通航颍州;大、小汝水皆通颍州入淮河。其中颍水最大,“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苏轼《泛颍诗》),“岸深开地势,底碧泻天容”(欧阳修《颍水》)是一条天然的优良河道,因而南下通淮水,直流大海,是通向沿海地区和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北上接蔡水、入汴水、通黄河至开封,是江南淮北襟连京师的黄金水道。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三国志?魏书一文帝纪》)走的就是颍水漕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左拾遗沈既济、金吾将军裴冀、京兆少尹孙成等人被贬谪东南,走的也是淮颍道水驿线。史载他们“浮颍涉淮,方舟沿流,昼宴夜话”(《太平广记》卷四五二《任氏》),行程十分方便。       五代后周时期,淮颍水道重新疏治,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调发黄淮之间民力数万人,疏浚汴水。同时命令高级军事将令韩令坤率所辖军卒疏治汴水和颍水之间的通道,“自大梁(今开封)东导汴水入于蔡水,以通陈颍之漕。”(《资治通鉴》卷二九四,显德六年)蔡水即琵琶沟,连接汴水与颍水。北宋称为惠民河,又称闵河。由这条水路“南历陈颍,达于寿春,以通淮右,舟楫相继,商贾毕至。”(同上卷二九四,显德六年胡三省注)说明淮颍水道自隋唐至北宋不断地发挥作用,是黄淮间一条重要的水上通道。       北宋漕运经济更加发达。如汴河漕运自开宝年间(968-976)至大中祥符初年(1007),在不到40年里,岁运额就从数十万石激增至七百万担,增达20倍之多。欧阳修为此还谈到过薛奎出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因“开扬州河,废其三堰,以便漕船,岁以八百万石食京师,其后罕及其多。”(《欧阳文忠全集》卷二六,《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简肃公墓志铭》)惠民河,其运输量仅次于汴水,年输京师粟菽大致在60万石左右。所运粟菽来自陈、颍、许、光、蔡、寿六州。可见颍州漕运及物资供应量在当时都是位居前列的。       颍州的城市建设有很大发展。北宋时期的颍州,辖四县十二镇,分别是汝阴县:辖王家市、永宁、椒陂、栎头四镇;万寿县:辖斤沟、界沟、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