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矫正训练”》要点.ppt

2012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矫正训练”》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矫正训练”》要点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矫正训练”》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矫正训练” 板高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强化诗歌鉴赏能力。 2、强化运用常识规范答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要正确领悟诗歌内容。 难点:要懂得运用常识规范答题。 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 1、答案展示: (1)①枫叶飘零的秋景;②城闭鸟飞孤寂的环境;③时辰已晚、邻家未归让诗人联想到自己久客他乡。 (2)①“乡心”欲绝时,捣衣声传来,引发了诗人联想,即联想到家中妻子也该在织衣一事,从而加重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②且这句诗以捣衣声作结,是由写视觉转为写听觉的,故而含蓄蕴藉,让人回味悠长。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凤 栖 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1)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2)“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2、答案展示: (1)作者在词中抒发了羁旅愁思、思归的情感。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①萧条的秋景; ②颠沛了一生,且不被重用。 (2)本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相生。上片写“柳、亭、阳”,词人用了“衰、短、残”修饰,这三者无不融入词人的主观情感,以此寄寓了羁旅的感伤之情;下片写“蟹、柑”,西风劝人,秋水雁飞,诗人寄情于物,把思归之情表达得深沉、绵长。诗作使情、景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古离别(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1)恰当巧妙的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个虚词“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3、答案展示: (1)刘诗“更”缀在“远”前,着重写对方的不幸甚于自己,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韦诗“更”与前文“不那”构成了层进的关系,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人断肠了,一个“更”加重了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 3、答案展示: (2)相同点:刘诗和韦诗都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不相同点:刘诗用“猿啼”“暮色江头”“孤舟”一系列意象构成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以哀景写哀情;韦诗用“晴烟”“垂柳”“江南春色”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色调鲜明、诗意盎然的美景,以此来反衬离愁别绪,即以乐景写哀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初 见 嵩 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 4、答案展示: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衬托手法。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一来,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且还能预示它对自己会起的作用。 (2)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嵩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瘦硬、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品格志趣,这是“物我合一”手法,可谓造语新奇。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 (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 5、答案展示: (1)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外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诗人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并借此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周诗后两句写的是对无忧无虑的蝴蝶的羡慕和自己能陶醉于东风野花景光观赏中的惬意,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赵诗后两句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