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岳麓版必修1要点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起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逐一剪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2)“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余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3)集权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深化拓展] 关于汉武帝的“推恩令”:推恩令实际上是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先教育再惩罚,是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统一的标志。它表明了汉武帝不仅正式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2.唐朝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藩镇割据:平定“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形成强大实力。 (2)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势力的继续与扩大。 [隐性点读] 教材P15引自《旧唐书》的材料需明确:①《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②反映了唐朝末期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即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危及到中央权力。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着手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 (2)措施 ①收精兵。宋太祖将禁军分别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②削实权。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 (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设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 [易混易错] “内阁制”不是“宰相制”: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 2.清朝:设置军机处 (1)背景:清初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国大事。 (2)设置: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3)职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没有决策权。 (4)影响: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呈现出的趋势 1.中央与地方的斗争: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2.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 主题一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古代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启示 (1)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形成藩镇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 (3)过度地削弱地方权力,容易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人浮于事,分化事权也容易导致官僚机构庞大等问题的出现。 材料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哪三点信息? 答案 ①“……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是面临着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②“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 ③“上从其计”反映了汉武帝对该奏议的态度及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 巧思妙记:汉唐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西汉分封,郡国并行。王国权势,威胁中央。七国之乱,敲响警钟。推恩令行,权集中央。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北宋建立,强化集权。消除割据,积贫积弱。 主题二 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 1.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1)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不同点 ①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 策机构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 国政务;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阁臣也只是皇帝的侍从。 ②与皇权的关系不同——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